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飞吧,飞吧》选自苏少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飞翔的翅膀,歌曲为3/4拍,F大调,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歌曲,旋律舒展优美,以小鸟的口吻告诫人们要勤奋学习。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合唱练习,因此在教唱新歌前加入听音与视唱的练习来帮助后面二声部的合唱。还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学生通过老师之前讲的IPAD钢琴键盘、打击乐知识,不用老师教自己也能学会演唱和演奏,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目标
目标1:通过律动《飞吧,飞吧》,感受歌曲的旋律线条。
目标2:通过IPAD键盘,能自学第二声部;通过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目标3:能用较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飞吧,飞吧》。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合唱,打击乐器、碰铃的节奏训练。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示范法,范唱法,启发教学法,演示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因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听唱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评价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律动表演,导入音乐课堂——听音与视唱——新歌教学——拓展延伸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 律动表演,导入音乐课堂
我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模仿小鸟飞翔的动作,随着音乐的旋律飞一飞,时而高飞,时而低飞。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感性的体会旋律的音高变化,从而为后面歌曲的演唱做准备。
(二) 听音与视唱
首先,我在大屏幕上呈现1 3 5三个音,先让学生跟琴唱一唱,巩固音高概念。接下来通过让学生听、唱双音,再到听、唱两小节的乐句,最后到视唱完整的两声部乐句。并让学生在利用IPAD键盘功能辅助学习,唱好二声部,为解决歌曲的难点和重点做好铺垫。这也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在这里还让学生进行展示、评价,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也充分体现了学生评价的多元化。
(三) 新歌教学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主要环节也是重点环节。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我先让学生通过初听、复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速度、节奏、情绪、节拍、演唱方式等,然后进行分声部的教学。第一声部主要通过听唱法来完成。指导学生唱谱、唱词,并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有表情的来演唱。第二声部的学习让学生再次利用自学的方式,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弹奏、唱谱、唱词等一系列的活动完成二声部的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个二声部的合唱。当学生能完全能够很好的演唱好这首歌曲时,老师让学生进行一个合唱表演,并且请一名学生来拍摄他们的演唱。并把他们自己的作品推送到大屏幕上供大家欣赏,并让他们来点评自己的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
(四) 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加入了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先出示节奏谱,让学生边跟着老师边读边拍一拍两组节奏。再请部分同学分别用双响筒和碰铃来打两组节奏,其他同学二部合唱。由于没有那么多的乐器让每个人都能练习到,而音乐课堂又要关注到全体学生,新技术的支持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用IPAD中的虚拟打击乐器代替现实中的打击乐器,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感受。也让音乐课堂变的更加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最后通过合唱与合奏为这节音乐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说教后反思
个人认为整堂课的思路很清晰,上的也比较连贯,但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
不足之处一:在上课的过程中有的地方说话有点卡,说的不是那么流畅,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待训练和提高。
不足之处二:面对学生的回答有的时候不知道到怎么接,有停顿,作为新教师,教育机智还有反应能力也有待提升。
不足之处三:学生用双响筒打节奏时有点抢拍,我对这一点关注还不够,在今后的音乐课中要关注学生的一切问题并及时指正。
不足之处四:学生听歌曲提的问题可以以作业单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IPAD中,每个人都来做一做,再进行一个反馈,这样学生能清楚的知道哪些问题哪些同学不正确,也更好的利用了新技术。
不足之处五:教学设计上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还是比较传统,老师告诉学生要怎么做,也比较统一。下次可以试着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歌曲,只要目的一致,也是可行的。在打击乐器的选择上也是规定了选那几种,限制了学生了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