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最近更新MORE
基于儿童立场的童诗教学
发布时间:2017-01-1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孙丽娟


基于儿童立场的童诗教学
                  赵雪敏

摘  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人。”由此可见,儿童诗的教育价值是不可低估的。儿童诗的诵读、赏析和创作也成为老师们课堂上经常出现的主题。然而笔者认为儿童诗文本的真正价值并没有被很好地挖掘出来。儿童立场理应成为童诗教学的一个基点,教师更要坚守儿童立场,让儿童诗真正地融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在赏读品味儿童诗的过程中,感受儿童诗的语言魅力,享受创造的乐趣。
关键词:儿童诗;诵读;创作;赏析;积累

近年来,尽管众多儿童文学家、一线教师在学校对儿童诗教学进行了推广,童诗渐渐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孩子们心中,但是童诗教学的“根”仍然左摇右晃。童诗推广的方式多以观摩课呈现,而后期的“轰动效应”却依旧气若游丝。书店的少儿读物架上童诗作品寥寥,这种状态让人忧心。因此,要想儿童诗教学的“根”扎稳,我们教师势必要加强自身儿童文学的修养,更要“创造性地使用儿童诗教材,引导孩子亲近儿童诗,让学生在赏读品味儿童诗的过程中,感受儿童诗的语言魅力,调动孩子已有的生活积累,开展儿童诗创作活动,让他们享受创造的乐趣”。
一 童诗诵读:培植儿童审美趣味

儿童诗重视节奏、声韵的美感,文字流利自然,内容生动活泼,富有童情和童趣,适合儿童念唱或朗诵。而让孩子感悟诗的这种韵律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诵读。笔者认为在童诗教学中,诵读是起步,是学生走进童诗世界的一根“拐杖”。每日持续的朗诵,能够激发孩子的灵感。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做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多种情境,开辟各种阵地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孩子乐于诵读儿童诗。
(一)同主题诵读
我们很多老师对童诗教学进行了大量创造性的探索,比如整节课按一个主题来选诗,或按一个完整的故事来设计教学情境、进行串讲。同主题诵读首先必须确定一个主题,然后找几本相关内容的童诗同时阅读,这样可以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当然不同年段的孩子选择内容会有很大的差异性,比如低年级的孩子适合读短小精炼,富有童趣的儿童诗;而中高年级就可以选读些有生活智慧,富有哲理韵味的儿童诗。比如当秋天到了的时候,班级就可以开展以“秋”为主题的儿童诗诵读。如:《秋姑娘的信》《秋天》《秋风》等,这样主题明确的童诗,能串起学生对秋天特别的感受。同样是对秋天的赞美,然而作者描写的角度不同,读出来的感受自然也不一样。让儿童感受诗人笔下的秋之美。
同主题诵读的目标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所以在主题的选择上,教师要精心,更要用心,要注意同主题诵读的多角度、多层面。让学生在这些同主题的诵读中,能够感受到儿童诗节奏的明快,语言的丰富,更能感受到同主题的儿童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不同,培植儿童的审美趣味。
(二)同意象诵读
“同意象诵读”即不同的童诗作品中,有相同的意象。可以是单独意象,也可以是一组意象。同意象诵读中的“意象”选择是以儿童能否接受为首要条件的。适合儿童年龄层次,儿童感兴趣的“意象”,放在一组诵读,才能读出童趣来。否则,复杂的生活,高深莫测的意念,儿童见若未见,闻所未闻,这“意象”的选择就难免枯燥无味了。如“老虎”意象一组:
《老虎》
昨天我还想变只大老虎,
啊呜一口,把那些女孩子全吓哭!
今天看见它蹲在铁笼子里发愁,
我不变了,我看还是当猎人叔叔。
《老虎》
大家都说
你身上的斑纹
怎么漂亮
怎么漂亮
我就不这么想
我觉得
你那些斑纹
叫人怕怕
叫人怕怕
第一首诗以儿童的眼光看老虎,由幻想变只老虎吓哭女孩子,到不变老虎而要当征服老虎的猎人叔叔,这种内心世界的变化,描绘得真切生动、合情合理,自然能触发小读者的情感,引起小读者的共鸣。第二首诗则完全是另一种角度去看老虎,从别人所认为的“漂亮”到“我”所认为的“怕怕”,这情感的起源是“斑纹”,这样的一组同主题,不同角度的“老虎”组诗,放在一起让学生去读,能够读出儿童自己的影子,读出自己的个性。
(三)古今对比诵读
儿童诗要植根于儿童的生活,只有这样,它才能和孩子产生共鸣,迸发出惊人的力量,才能有更大的感染力。不同形式的儿童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朗读等方式去感悟诗歌的独特魅力。
同样是写“儿童”的诗,现代小诗与古人的诗歌相比,读起来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如《乡下孩子》是现代小诗,而《小儿垂钓》《所见》《池上》等是古诗,在这组对比阅读诗中,同样是写儿童,而学生读后能够明显感受到现代小诗与古诗的不同。形式上的区别是最明显也是最根本的,尤其是在平仄的讲究上。古诗计较形式,而现代小诗注重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此时此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诵读的时候,就要让学生去感受这种差异,进而让学生去思考,怎么才能诵读出现代小诗与古诗的韵味呢?这样的对比诵读,不仅贴近儿童的审美趣味,还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宽度,陶冶学生的情操。
诵读虽然有不少窍门,有不少方式,“但最为重要的,却不是这些技巧,而是你乐于把文字变成声音的冲动,是你逐渐养成的朗读习惯。”
二童诗赏析:唤醒儿童言语天性

诗人詹冰说:儿童诗就是儿童看得懂的诗。所以,我们的童诗创作人,他们无一不以儿童的立场,儿童的视角去创作作品。好的儿童诗应该用语言把孩子的心点亮。这就得要求诗人善于抓准儿童的审美口味,用生动的语言表现出孩子们的童趣和童心。学生在诵读儿童诗的基础上,让儿童诗的赏析,成为一种可能。
(一)赏其语言之“趣”
儿童往往用不同于成年人的眼光和态度看待生活和周围的一切,这就决定了儿童诗必须体现与儿童审美追求相一致的趣味和情调,那么,语言就成了诗的“一扇窗”,儿童从童诗的窗口究竟看到的是五彩斑斓的世界,还是平淡无奇的几行字,就要看语言的这扇窗口有多大,角度有多好。
儿童诗善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身边微小却富于生趣的事物,比如“背房子旅行的蜗牛”,“流口水的螃蟹”,“一只鸟和一棵树的故事”,“睡眠里的小露珠”,等等,这些细小而可爱的形象,钻进儿童的脑海,便也就成了一幅优美、有趣的画。如何让儿童怀着一颗美妙的“诗心”呢?笔者认为,语言的渲染是必不可少的,它也是儿童喜欢上童诗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雨点》,这是一首简短的儿童诗,诗人却用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描写了雨点落到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不同的状态,语言生动形象,贴近学生自身的生活感受,充满童趣。学生朗读时,不仅能把雨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时可爱的形象印在脑海中,更能感受到这首小诗明快的节奏感,被这有趣的语言形式所吸引。又如《太阳喝醉酒》:
太阳喝醉酒
不小心撞到山头
就倒在山头后面
于是
黑夜就出现了
内容简短,语言生动有趣,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为基准的。这样的小诗读起来,富有童趣,而对于儿童诗,学生在心理上就已经有“好玩”这一印象了,有了这“好玩”,何愁儿童不诵读?
(二)赏其画面之“美”
童诗富有画面感。一首童诗在儿童的心中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儿童想象画面,就是让他们把文字读出图画来,是让学生对文字的再创造,这个过程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过程,更是训练学生思维力的一个过程。在赏析童诗时,我们不妨也让学生透过文字去想象画面,让文字变成一幅幅趣味横生的儿童画。如台湾诗人林良童诗读本《蜗牛的风景》中《葡萄》:
孩子静静地
看着葡萄
要是我有
这么一大堆弹珠
该有多好
教学这首小诗时,笔者一句一句出示。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在脑海中勾画葡萄与弹珠的形象。他们的表情让我觉得他们的眼前仿佛就挂着一串串晶莹透亮的紫葡萄。我们成人从葡萄身上,或许只想到了解渴解馋,而儿童从葡萄身上就看到了弹珠!这就是孩子的天性!诗人林良把自己的视角放低,回到自己的孩提时代,所以他作品中的葡萄,就是儿童整日把玩的弹珠。
(三)赏其想象之“妙”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宜振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首好的儿童诗可以对人的一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它天然的和儿童有着一种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和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而这“容器”有多大,“道路”有多宽,“拐杖”有多精,都离不开想象力。童诗中的想象力就犹如这春来的细雨,能够滋养儿童的心灵,捕捉儿童精神的生长点。如《洋葱头历险记》作者写的这首《需要什么》:
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
要有木头,需要大树;
要有大树,需要种子;
要有种子,需要果实;
要有果实,需要花朵;
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
简单、直白,却又蕴含深意,这就是儿童诗。答案是那样地出人意料,谁说桌子没有花朵的气息呢?谁说桌子没有花朵的绚烂呢?从一张桌子到一朵花,多么的神奇而又精妙,这是怎样的想象力,怎样的奇迹!当孩子读完这样的一首首小诗后,他们的思绪也会开出一朵奇妙的花儿。
三 童诗创作:激活儿童言语智慧

生活是儿童诗创作最肥沃的土壤,儿童诗的题材是最为广泛,生活中的一事一物都可以入诗。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去捕捉大自然中最细微而感受深刻的东西,并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引导孩子走向生活,引导孩子有一颗“诗心”远比你教他会写几个字更重要。笔者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儿童诗的创作,应顺应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作过多的要求。让儿童诗的创作,成为一种选择,让儿童诗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多一种可能。
(一)想象补白
想象补白,是童诗创作比较常用的形式,它给儿童创作童诗一个比较合适的起点。教师要善于发现童诗隐藏的想象空间,挖掘一词一句,一图一号加以补白,无声的文字符号,就能变成儿童自己的小创作,从而使学生更自信地走进儿童诗。如《喇叭》想象补白:
一朵花
是一个小喇叭
正在草地上
报告着_________的消息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独特感悟,展开不同的想象填补,这样的填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感悟,而且由于简短、易写、教师指导及时,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在词语与意境的沟通运用中,获得语言滋养,深入理解文本,与作者、文本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迁移仿写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诗读多了,背多了,学生们的口头语言就变得丰富了,语言中的想象因素也增多了,再加上有了诵读的优秀诗篇打底,我们教师完全可以鼓励他们开始摸索、模仿其中一些诗歌的写作套路进行自我创作。这里的“迁移仿写”指的是儿童在学习积累了阅读过的童诗,对已有的童诗结构模式有了一定的心里认知,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童诗创作,简单点说就是句式模仿。如苏教版《鲜花和星星》这一课,这首小诗图文并茂,语言文字清新、朴实、自然,给人留下很多遐想的空间。教学完全文后,教师可以请学生仿照句式练说,接着把想的、说的写下来,比比谁是最优秀的小诗人。创设一个让学生当小诗人来作诗的情境,实际上就是创造性使用教材,有这样的构思,这篇儿童诗才能在孩子的心里灵动起来,才能让学生的潜能较为充分地发挥出来,课堂也因此而美丽。
从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乡下孩子》《鲜花和星星》到《水乡歌》《雨后》等诗中,孩子们懂得了儿童诗的格式,从对表达内容的构思中,明白了诗歌要写什么,怎样写。其实,让儿童诗意地栖居,也可以这么简单。
(三)率性表达
儿童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富趣味的语言。童真、童趣集中反映在儿童的言语上,连缀在一起的儿童语言就是一首精美的诗。曾经在一位特级教师的讲座上,听到他例举了一个小朋友的话:
早上起床
我“啊呜”一口
吞了一个太阳
在孩子的眼中,那一份煎鸡蛋,就像一个太阳,他“啊呜”一口吞了下去。这首小诗写得既生动又形象,多么富有趣味。儿童的语言中蕴含着创造性的诗意。这种创造是天然,没有经过污染。因此,才“宽泛地把孩子幼稚天真的语言也称之为诗”。当捧起孩子写的诗时,我们就要蹲下来看孩子,以儿童的立场去读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读出诗中的乐,诗中的趣,才能读出儿童心中的那份自由表达的畅快。
台湾儿童文学泰斗林良先生说,儿童文学是浅语的艺术。儿童诗当然是浅语艺术中的一种艺术体现。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写诗就是生活在自由的精神王国,徜徉在美好的诗意之中。儿童诗意的表达应该由外显认知转化为内隐认知,主要反映在语感经验的积淀上。恰当的引导、点拨、启发、鼓励是唤醒儿童诗意表达的精神家园。在这条路上,我们教师的努力,将给孩子儿童诗的诵读、赏析与创作,给予更多的可能性。

 

附件

    Copyright @ 2015-2016 雪堰中心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019394-1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