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六年级语文 时间: 2015年4月20日
备课组长: 殷素玉 记录人: 杨晓丽
参与人员: 孙丽娟 殷素玉 杨晓丽 殷侬琴 周丽敏 王红艳
中心发言人: 王红艳
研讨内容 第6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工作
研讨过程:
王红艳:大家好!我备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我先对教材内容分析一下:本单元共3篇文章,两篇文章是状物散文,一篇是古诗,写了四种物,让我们感受到了它们身上蕴藏的高贵品质。作者咏物,正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怀啊!因此,单元主题为“咏物抒怀”。
下面,我具体谈谈对每篇文章的理解,大家可以补充。
《广玉兰》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描写了广玉兰花香幽、色美、形秀的特点以及广玉兰叶充满生机的特点。文章形散而神不散,主旨在于赞美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夹竹桃》是 季羡林 先生的作品。文章写了夹竹桃花色奇丽、花期长久、花影迷离的特点,以及作者在观花时丰富的内心感受。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不经意间流露出这位“学界泰斗”的童真、童心、童趣。
《古诗两首》所选两首七言绝句均为咏物言志诗,《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全诗通过写石灰的生成过程,寄托自己不畏权势、一生清白,一身正气的为人志向;《墨梅》是元代王冕的一首题画诗。前两行写实,后两行言志,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诗人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殷侬琴:(补充)《广玉兰》教学时要注意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帮助学生弄清广玉兰与广玉兰花表述时意思的不同。同时,要借助一定的媒体,创设情境,为文本语言的品味为服务,为广玉兰花与叶特点的展现服务。文中的第三自然段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咀嚼。
孙丽娟:(补充)、教学《夹竹桃》时应立足整体,把握文本的总体结构和夹竹桃的三个特点;立足语言,通过侧面衬托 (第 3 个自然段的一百多个字,描述了 14 种花的千姿百态,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这是为什么呢?这与夹竹桃有什么关系呢?纵览全篇,细细品味,我们不得不佩服先生独具匠心:写百花,只为一花——夹竹桃。写百花的喧闹,衬托了夹竹桃的沉静;写百花的美丽,衬托了夹竹桃的清雅;写院子里一年三季百花盛开,衬托了夹竹桃一花独放春夏秋,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句式训练、移情想象等来感受夹竹桃最突出的品质。还有老师提出“文如其人”,可以把夹竹桃的特点与 季 先生的为人联系起来组织教学,这可以去尝试。
周丽敏:六年级的古诗教学可以按“初读古诗,领悟大意;细读探究,激发情趣;循诗想象,进入诗境;深读品味,形成积累;感悟升华,迁移拓展”这样的步骤去组织。言志诗的教学,关键要在“物象”和“情志”找到联系点,要向学生补充两位诗人的生平,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受到人格的熏陶。
殷素玉:(补)1、识字教学中更多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采用“培养勤查字典的习惯”、“在语境中理解、识记字词”、“通过课外阅读来巩固识字”等策略。
2、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抓住文章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用心体会,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王红艳:单元课时安排:
《广玉兰 3课时
夹竹桃 2课时
古诗两首 2课时
习作 6 2课时
练习6 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