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发布时间:2015-04-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六年级       时间: 201539     

备课组长:      殷素玉        记录人:  殷素玉     

参与人员:   殷素玉 殷侬琴  孙丽娟  杨晓丽  周丽敏  王红艳           

中心发言人:         孙丽娟            

研讨内容             第三单元                                         

研讨过程:(宋体 四号  20   

孙丽娟: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的主题为探索与发现,安排了《夜晚的实验》《海洋——21世纪的希望》《学会合作》三篇课文及习作4、练习4  

     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夜晚的实验》这样的文章,语言平实,学生一读就懂,在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上还是比较难找的;同时它又是一篇有着科学性的文章,如果上不好,就会使语文课走样,成为科学课。那么这篇课文如何来教?依我的拙见,就是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上下工夫。  

《海洋——21世纪的希望》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觉,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只是起引导、组织作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文主要以朗读与感悟相结合,正确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学会合作》我认为教学本文可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已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在教学时可遵循作者的思路,从审题质疑导入,引导学生提出三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三个问题自读探究。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怎样与他人合作这一块上。教学的难点我认为是放在如何让学生明理后践行。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逐步学会合作,真正体现生活中处处需要合作,对如何合作有切身的体会。  

本次的习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因为他们在科学课上做过好多试验,关键在于怎样指导学生把整个实验的过程写具体上下功夫。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2.初步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海洋的情感。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4.能按照要求观察一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或自己做一个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养成勤于观察,多动手,多动脑的良好习惯。  

5.能将自己的实验观察情况说一说,并在写作中写清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6.诵读《古今贤文(真理篇)》,帮助学生诵读、感悟并积累传统文化知识。   

教学建议:  

《夜晚的实验》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将此作为教学的重点。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采取了两步走,就是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层次训练。在熟读了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先完成表格。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1  

   

   

   

   

2  

   

   

   

   

3  

   

   

   

   

4  

   

   

   

   

学生了解了斯帕拉捷的实验过程,抓住了几次实验的做法和结果,就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把握。复述引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既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又帮助学生积累范文的语言材料。可以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复述。在指导过程中,结合课文插图,大胆想象斯帕拉捷实验过程中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特别是面对一次次失败,不气馁,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那股韧劲。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收集到的关于雷达的广泛用途充实到复述中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大胆实验,努力钻研,不断利用科学造福人类的精神。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抓住文章的中心句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展开教学。课文的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第二部分{4----8}自然段应该成为我们阅读的重点,从中我们将知道人类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海洋,使海洋造福于人类。  

我们着重从课文中的这几个句子入手,分析、体会课文的内容。  

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  

2)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3)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它的奉献。
   
让学生发现了这些句子的特点了,然后让他们体会出不同的表达方式会带来不同的表达效果,同时让学生知道写说明文时,要注意用上适当的表达方法,使你的文章生动起来,活泼起来!  

《学会合作》  

教学的切入口,可让学生抓住第六自然段展开教学。  

1、抓住关联词不仅……而且……”读懂这句话的含义。  

2不仅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情在第一个事例中是乐师共同把乐曲演奏好,各人利用自己的乐器为乐曲的完美呈现尽自己的力。同样的结论在第二个事例中也照样适用。全部安全的逃离房子是他们的统一目标;按照安排的位置顺势而出便是分内之事。因此一定要讲透第一个事例,让学生思考:团体目标高度统一协作精神分别形容合作的什么?(合作的完美和谐”) 为学生理解作者所举第二个事例的巧妙打好基础。  

3要心中想着别人,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在第二个事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第五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这里还有一个故事,也能说明这个问题。这句不只引起下文还富含着另一层内涵:字清晰地告诉我们第二个事例的功效是双重的。它既是对第一个事例所得结论的有效补充,同时也能自然地生发出第二个事例的结论。并非仅仅是对第四、五自然段的回顾和总结——“不仅部分是对第一事例的回照,而且部分是对第二事例的回照,而是对第二事例两层内涵的完全概括。  

第二个实验说的是一位外国的教育家邀请中国的几个小学生做实验,来证明他们是否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是否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我设想在课堂上同样也做这个实验。因为我觉得我们教师的目的应该都是一样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果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那么,又为何不使我们的学生学海无涯作舟呢?  

杨晓丽:  

《夜晚的实验》可以运用表格帮助学生梳理出四次实验的经过,并且让学生根据表格简单说说过程,然后对比课文,说说不同,从而梳理出作者写这四次实验的方法。  

殷素玉:  

《夜晚的实验》全篇的五个问句,三个与斯帕拉捷的心理活动有关,是斯帕拉捷好奇、奇怪、猜想时出现的问题。一句是设问句,解释斯帕拉捷把蝙蝠眼睛蒙上的理由。还有一句是斯帕拉捷实验成功后引起的人们进一步的思考。这几句问句,与全文中心有着极大的关系,而且本课语文知识点——引号的用法中的两个句子也都可涵盖在内。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周丽敏:  

《夜晚的实验》也为本次习作作好铺垫。教学习作之前,我们要让学生好好回顾《夜晚的实验》的内容,要让学生明白几个问题:1、实验的原因。你为什么想到要做这个实验的?(好奇、有趣) 2、实验的过程。分几次实验?(4次)每一次实验你是怎么做的?要抓住实验时蚂蚁的反映(动作)、你自己的心理活动来写好(不解、纳闷……)。 3、实验的结果。得出了什么结论。  

我想要提高习作的质量关键还是在实验的操作和观察上,为了使实践更富实效得设计一表格,我让学生进行记录:  

实验地点:  

实验用品:  

实验目的:  

实验经过:  

第一次    目的(怎样想)    过程(怎样做  ) 结论(蚂蚁反应、动作,你怎样想)   

第二次  

第三次  

实验结论,感言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