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利利恰利》教学设计
2015.10
作者简介 | ||||||
姓 名 | 范蓉 | 所教学科 | 音乐 | |||
从教时间 | 2年 | |||||
联系电话 | 15851922759 | 学校名称 | 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 |||
教案标题 | 《恰利利恰利》 | |||||
所属学科 | 音乐 | 适用年级 | 三年级 | |||
对应教材 | 教材版本: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第几册: 第6册 | |||||
覆盖范围 | 第 7 单元, 一 课时 | |||||
学习者分析 | ||||||
1.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老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些渠道与工具,让学生自由选择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但毕竟学生自学能力有限,也不是所有学生通过自学都能达到目标,因此,在学生学得差不多的时候,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纠正,帮助学生唱得更好。 2.三年级学生合唱水平还不是很高,而合唱部分又是这首歌曲的难点部分,因此老师在整首歌曲的教学前通过田野上空劳动歌声的情境帮助学生巧妙地学习并解决了难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好玩好动是小朋友的天性,因此课堂上除了学歌曲、唱歌曲以外,我还利用一些打击乐器和电子乐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 ||||||
学习重难点分析 | ||||||
教学重点: 1.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恰利利恰利》,唱好合唱声部。 2.能为歌曲加入伴唱,声音的音量能有所控制。 3.能看着图谱用打击乐器和IPAD上的电子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1.歌曲中的合唱声部。2.用IPAD上的电子乐器为歌曲伴奏,节奏合拍。3.在用乐器伴奏时,铃鼓、双响筒和响板之间的配合是难点。 | ||||||
学习环境描述 | ||||||
1.教师和学生人手一台IPAD。 2.手串林、铃鼓、双响筒、响板、多媒体、钢琴,以支持学生更好地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 ||||||
学习目标设计 | ||||||
目标1:学生能利用IPAD的上的软件,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学歌曲。 目标2: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恰利利恰利》,并能为歌曲加入第二声部的伴唱,声音的音量能有所控制。 目标3:了解印度尼西亚乐器“昂格隆”和其演奏方法,并能和同学组成自己的昂 格隆乐队,用打击乐器和IPAD上的电子乐器为歌曲伴奏。 目标4:通过听、唱、动、奏,感受劳动的快乐和喜悦的心情。 目标5:培养对劳动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 ||||||
教与学过程设计 |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媒体应用 | |||
第一阶段 | 复习导入
| 请学生复习演唱《叫我唱歌我唱歌》 | 学生复习演唱歌曲《叫我唱歌我唱歌》。 | 多媒体 | ||
第二阶段 | 合唱铺垫
| 1.出示第二声部旋律,师唱一唱。再带学生唱一唱。 2.出示第一声部旋律,师范唱。问和前一条旋律相比,有什么异同? 3.教唱第一声部旋律。 4.请学生完整唱第一声部。 5.与学生合作唱谱。 6.交换合作。
7.请学生之间合作唱谱。 | 1.逐句模唱歌谱,再完整唱谱。 2.说一说两组旋律的异同。
3.模唱第一声部旋律。 4.完整唱第一声部。
5.与老师合作唱谱。 6.与老师交换声部合作。 7.生生合作二声部歌谱。 | 钢琴、多媒体 | ||
第三阶段 | 新歌教学 | 1.播放歌曲《恰利利恰利》,请学生思考: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等,并完成IPAD上的小练习。 2.请一位学生起来说一说答案。
3.问歌曲中有没有熟悉的旋律?并请学生分声部填词唱一唱。 4.请学生合作演唱两个声部的歌词。 5.与学生接龙唱《恰利利恰利》 6.给学生渠道和工具,让各组的组长带领组员一起选择喜欢的方式,先唱一唱歌曲前半部分的歌谱,再填词唱一唱。(走下来指导学生并拍一些学生自学时的照片) 8.推送学生自学时的照片,说一说。
9.请几组学生站起来展示,让其他学生做评委。
10.请小老师弹奏IPAD上的电子钢琴带领全班学生唱一唱歌谱。 11.请学生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唱一唱歌谱。 12.请学生填上歌词唱一唱。 13.引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 14.请学生加快速度演唱。 15.请学生和音乐中的学生比赛,第一遍合原唱张口默唱。 16.请学生跟着音乐唱一唱歌曲,注意坐姿、口型、声音和表情。
| 1.初听《恰利利恰利》感受速度、情绪等,完成小练习。
2.一位学生起来说一说练习的答案,其他学生校对。 3.说一说熟悉的旋律,并分声部填词唱一唱。
4.生生合作演唱两个声部歌词。 5.与老师接龙唱《恰利利恰利》。 6.各组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方式先唱一唱前半部分的歌谱,再唱一唱歌词。
8.看一看屏幕上学习的小组以及他们小组的学习方式。 9.部分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学生评一评。 10.跟着小老师的琴声唱一唱歌谱。
11.加上强弱的感觉唱一唱歌谱。 12.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填词唱。 13.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词。 14.加速唱。 15.合原唱张口默唱。
16.合伴奏音乐演唱。
| IPAD中的WPS软件、HD钢琴,钢琴,多媒体。
| ||
第四阶段 | 合作表现 | 1.请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神秘古老的印尼乐器“安格隆”,再通过一些文字、图片信息让学生简单了“安格隆”及其演奏方式。 2.把学生分成四组,清唱带学生模拟演奏乐器。(由慢到快) 3.请学生合音乐模拟练习。 4.请部分学生用真实乐器为歌曲伴奏。 5.请一部分学生演奏,其余学生演唱歌曲。 6.请学生选择IPAD上的电子乐器练习为歌曲伴奏。 7.请学生展示,其余学生帮唱。 8.请六组学生一起跟着钢伴伴奏。学生用手中的电子乐器一起为原唱伴奏。 9.请学生边奏边唱。
| 1.了解、认识安格隆,知道其演奏方式。
2.分组合作看着图谱跟老师模拟演奏。
3.合音乐模拟练习。
4.部分学生用真实乐器为歌曲伴奏。 5.奏唱《恰利利恰利》。
6.用IPAD中的电子乐器奏一奏。
7.学生展示,其余学生清唱。 8.全体合钢伴奏一奏。
9.奏唱《恰利利恰利》。 | 多媒体,手串林、铃鼓、双响筒、响板、IPAD中的电子乐器。 | ||
第五阶段 | 拓展延伸 | 1.播放印尼民歌《星星索》视频,请学生感受其速度,情绪和演唱形式。 2.简单介绍作品。 3.作业:请学生课下上网搜一搜其他的印尼歌曲。 | 1.观看《星星索》视频,感受歌曲。
2.了解歌曲。
| 多媒体 | ||
第六阶段 | 小结 |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用动听的歌喉歌唱了欢快的印尼民歌《恰利利恰利》,还用灵巧的双手演奏了有趣、好玩的乐器,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用动听的歌喉和灵巧的双手唱出、奏出更多美妙的音乐。 | ||||
反思:这首歌曲后半部分的合唱声部是难点,我把这一部分设置劳动情境,在新歌教学前先把难点解决掉,大大降低了歌曲的难度。歌唱教学设计细致,教学扎实有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学生评价时,评价语不够细致、到位,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并且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注意这方面的用词,不能犯科学性的错误。在乐器伴奏环节,由于设计时考虑不周,导致学生跟不上原唱的速度,演奏不太成功,需要改进设计。第一次试上,时间上也没有把握好,在最后电子乐器伴奏环节有些草草了事,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充足,效果也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