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下小学音乐个性化学习的探索
摘要:
随着平板电脑的普及,适度开发利用其音乐软件功能 ,为小学音乐教学服务,帮助孩子们个性化地学习音乐,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音乐的创作、表现、演奏中来,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拓宽视野、体验成功、享受学习音乐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技术、IPAD、个性化学习
一、 小学音乐教学的“泛化”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成功模式。小学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常规模式:一张嘴、一架琴、一台机(多媒体课件)。的确为小学生学习音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拓宽了音乐视野,同时图、文、音、像等丰富的资源也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孩子们的音乐素养。
但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合唱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等,我们很多音乐老师还是采用了比较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只是把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素材一一呈现给学生,而不是把学习音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学生学习音乐看似兴趣提高了,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技能,但缺乏自主学习、团队协作、音乐创作能力培养。
二、 新技术支持下的小学音乐个性化教学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切切实实地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电脑、IPAD几乎普及于每家每户,无论男女老少都非常熟悉其功能,玩转自如。因此,针对我校现有的50台平板电脑设备,我们音乐组提出了“技术支持下小学音乐个性化学习的研究”课题。旨在开发IPAD中的图、文、音、像功能;网络搜索与查询功能;音乐软件中的乐器演奏功能等,为学生自主学习音乐、培养音乐创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而服务,让学生通过自身的音乐实践活动,来掌握音乐技能、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三、新技术支持下小学音乐个性化学习的措施
(一)建立资源库,服务学生个性化音乐学习活动。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喜爱、最易接受并且乐于参与的音乐表演活动。《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引导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感受到美的愉悦,感受到美的熏陶……”对此,我们建立了音乐学习方法资源库,里面有我们设计的“乐句包学习方式、键盘弹唱方式、卡啦OK学习方式”等方法及其使用说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学习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歌唱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游子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会演唱歌曲,而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根据本小组组员的特长来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如有的小组唱谱能力较强,就采用听唱乐句包的方式,通过唱谱、再到填词演唱来学习歌曲;有的小组有同学会弹钢琴,则由她来担任钢琴小老师,利用IPAD中的键盘为同学伴奏,这样唱、奏结合进行歌曲学习;有的小组没有任何特长,那就采用卡啦OK的方式,通过聆听、模唱等方式来学习。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很受学生喜爱,同时老师也得到了解放,就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各小组了解其学习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方式,可以满足不同音乐能力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培养了他们在小组学习中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成果展示中学会如何正确、科学点评他人与自身,从而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歌唱能力。
(二)开发IPAD乐器功能,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音乐(MUSIC DIY)
在音乐课堂中,老师要为学生创设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环境,在音乐教学中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信心,最终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目的。于是,我们大胆地对学生提出了“MUSIC DIY”(自己动手做音乐)的设想。
自己动手做音乐!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懂音乐创作或是乐器的演奏,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学习一件乐器的演奏,如果没有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能让大家都可以演奏的乐器就只有打击乐器,但在IPAD音乐软件中有许多种乐器,如吉它、贝司、小提琴、架子鼓等等,和真实的乐器演奏相比要容易得多,这就降低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门槛,也能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音乐表演、创作活动中。
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我带领学生一起玩IPAD中的虚拟乐器,让他们尝试演奏钢琴、吉它、贝司、架子鼓、打击乐器等等,并让他们在模拟演奏中感受每种乐器的音色、风格、表现力,掌握其演奏方法,为他们进行音乐创作打好基础。例如《外婆的澎湖湾》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中,老师用感性的语言、精美的海景图、恰到好处的音乐为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选择不同的乐器来表现歌曲内容。同学们有的选择吉它,他们分析吉它的音色浪漫、抒情,充满诗情画意,且演奏方式也可以多种:扫弦、分解和弦、直接点字母等,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有的选择贝司,因为贝司音色虽然低沉,但短促富有弹性,作为低声部来演奏可以丰富音响效果,和吉它一起合作演奏时就像一对祖孙在亲切地交流;架子鼓的声音就像是外婆和小朋友漫步沙滩的脚步声,或像是海浪拍岸的声响……同学们的音乐想像力、创作能力、演奏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老师则在此过程中,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主地从一件乐器的演奏,到两件、三件、多件乐器的创作演奏,让学生在音乐创作活动中体验成功,感受学习音乐的快乐。
(三)建立网络平台,增进师生、家庭交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IPAD就是一部微型电脑,可以连接外网,让学生用搜索引擎上网查找资料。课前,老师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要求,提前输入相关网址和上网图标,方便学生上网查找。如《游子吟》一课中我布置了作业交流:上网查找音乐家谷建芬老师以及她和新学堂歌的关系。同学们通过平台,很快便找到了许多相关信息,并通过IPAD的推送功能一起交流,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
IPAD中的拍摄功能、QQ、微信的视频功能,更能让学生在第一时间里看到自己在音乐课堂中的精彩表现,也能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展示给父母、亲戚、朋友们欣赏,这样一来,既激发了孩子们学习音乐兴趣,又让他们的成就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四、结语
在新技术支持下小学音乐个性化学习的研究,摒弃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为音乐课堂注入了自主、协作、创新的学习音乐的活力,并通过网络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当然,在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要注重适度,避免由于过度依赖技术而产生负面效果,应该坚持以音乐为本、技术为辅的教学原则,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