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程整合的创新与运用研究
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范蓉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步走进课堂教学,成为现代信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载体。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音乐教学的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如何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有机的整合成为时下人们所关注的热点。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程整合的创新与运用研究进行阐述:一、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整合的意义;二、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运用;三、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整合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音乐教学 课程整合 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音乐教学的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去年下半年,我有幸参加了“区小学音乐信息化教学能手大赛”,利用IPAD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此次活动极大的锻炼了我的课堂教学能力,拓展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堂整合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整合的意义
(一)与信息技术整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的内在兴趣。”即使是富有艺术魅力的音乐课,如果缺乏生动、形象,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将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那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了。就拿我上过的三年级上册的《游子吟》为例,传统的教唱一般是教师范唱、听录音范唱,这些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单一、被动、枯燥而乏味。而我的这堂课加入了很多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听着学,有看着视频学,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边弹IPAD中的钢琴键盘学,学习方式多样化而且具有选择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
(二)与信息技术整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在音乐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新授《游子吟》之前,有两个知识性的问题:一是了解并介绍谷建芬老师,二是什么是“新学唐歌”以往都是教师介绍为主,学生补充为辅,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现在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学生自己上网搜索资料,进行概括整理,大大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老师用钢琴带着学生逐句唱,还是老师掌握着主导作用。而我的这节音乐课是给学生提供了几种学习的方式,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以往的拓展环节,要么是从演唱形式上进行拓展,要么是加入打击乐器来拓展。加入打击乐器还有它的局限性,因为打击乐器的数量有限,只能是少数学生尝试打击乐器。而利用新技术,利用IPAD中的软件,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尝试和锻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想象使歌曲变得更加好听,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程整合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是值得所有音乐老师为之去钻研、去实践的。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应用
2001年,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音乐课与信息技术很好的整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的变革
音乐教学有其基本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当信息技术介入音乐课堂,音乐课堂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下面就拿之前参加比赛的一堂课:三年级上册的《游子吟》为例,请看图表:
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 信息技术下的音乐教学基本模式 |
1.复习导入 | 1.复习导入 |
2.初听歌曲,思考情绪、速度、节拍等。 | 2.音乐小练习(学生利用IPAD上网搜索谷建芬老师和“新学唐歌”的资料) |
3.一边复听歌曲,一边打节拍。
4.师逐句教唱歌谱。 5.师逐句教唱歌词。(两小节一句到四小节一句,注意音准、节奏) 6.完整跟钢琴伴奏唱。(有感情的)
7. 跟音乐原唱唱。 8.跟音乐伴奏唱。 9. 加入打击乐器拓展。(请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0.小结。 | 3.听音与视唱。(唱歌谱,为自学歌词打好基础) 4.听《游子吟》,完成小练习。 5.复听,为歌曲打节拍。
6.分组自学歌曲并展示、评价。(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利用IPAD中的WPS软件中《游子吟》文件夹里提供的方式进行小组自学) 7.齐唱歌曲,师钢伴。 8.合伴奏唱。 9.学生利用IPAD中的小工具,使歌曲变得更加好听。 10.合作表演,拍视频推送欣赏。 11.小结。 |
以上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中,不难看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更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在一旁起到的更多的是辅助、指导的作用。而传统的音乐课堂老师更多的充当了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由于打击乐器的数量有限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老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尝试、体验。而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音乐课堂,可以使人人参与、人人体验、人人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音乐课堂,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比如新授课之前的两个音乐小知识,不再是教师全盘的灌输,而是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资料,再对资料进行筛选、整合。再比如学唱新歌环节,不再是教师一遍遍逐句的教唱,而是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小组的自学。在这里我提供给他们三种学习方式,这三种方式都在学生的IPAD中。一种是“我爱听着学”,一种是“我爱弹着学”,还有一种是“我爱看着学”。方式多样而有趣。有能力的小朋友在这里可以利用IPAD中的钢琴键盘,带领着组员来学习,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又比如拓展环节,以往的音乐课堂中都比较统一,要么是在演唱形式上的拓展,要么是加入打击乐器来拓展。而在新技术支持下的音乐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IPAD中有各种有趣的小工具,有吉他工具、打击乐器工具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更好的表现歌曲,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统一。
(三)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老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例如《游子吟》一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带着学生一步步学唱歌曲,教师教学生应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教师始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这样局限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而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音乐课堂,老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与交互资源的过程,学生不仅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而且能手脑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知活动,加快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速度,提高了学习效率。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生互动、生机互动、生机生互动的多种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改变传统音乐教学的教师单一传授的方式。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整合时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整合带来了很多益处,但是在整合时仍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音乐课堂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自己去摸索、实践,并不意味着老师可以放松,在课前老师还是要认真的备课、预设课堂上会出现的问题等等。我认为这样的课堂反而对老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在课前要比学生更加了解,更加熟练这门新技术,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还要有敏锐的眼睛,及时发现在自学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并给予帮助。
2.虽然利用了新技术,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自主、开放。但音乐课有其特殊性,教师对学生要做到收放自如。例如学生在自学了一段时间后,要适时的收上来,对音准、节奏不准的地方,教师要对其进行纠正。
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熟练操作IPAD,因此在今后信息技术普及音乐课堂的浪潮下,我认为校方应该提前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小组,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生熟练操作IPAD,让课堂的施展更加顺利;另一方面又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使之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林燕.浅谈小学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成才路,2010,(17).
[2]罗心琦.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的整合[J].西部教育研究,2012,(2):73-74.
[3]郝志博.小学音乐课个性化学习[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