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读后感
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六(6)班 龚轩逸
“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安妮·弗兰克
坚强乐观的密室少女——安妮·弗兰克
1942年——1944年,这是一段多么黑暗的日子呀!特别是对于犹太人来说,更是一场空前绝后的灾难。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魔爪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犹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这一切差一点把安妮逼疯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可这个美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那么脆弱,像闪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在她13岁的生日礼物——一本笔记本上写道:“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 “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带着心中不可泯灭的希望!
密室的生活是那么压抑,那么窘迫,可在乐观的安妮看来,这个临时避难所还是有许多可爱的地方。她为密室制作了一张“密室条例”:
“密室”创意:作为犹太人及其同类临时居所而设立的特殊机构。
全年开放:这里美丽、宁静,远离森林,位于阿姆斯特丹的心脏地带。可乘13路和17路电车抵达,也可开车或骑自行车。特殊情况下,如果德国人禁止使用上述交通方式,也可步行。
住宿(免费)。
特殊训练:免费减肥。
······
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和平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是个容易满足的人,即使后来她被抓进集中营,但她乐观、刚毅的精神,仍使她与众不同。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心态。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很好,但面对困难却不易放宽心态。有的人被父母责骂了,一气之下就离家出走了,害的父母非常焦急;有的大学生平时很优秀,但偶然一次考试考的不好,想不通就自杀。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一点我们应该像安妮学习。
安妮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和天性的善良去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 在日记中显现出来的那种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这时,我想起了我们的祖国。安妮在逃避纳粹的同时,中国也在遭受日本的侵犯,神州大地上哀鸿遍野,血流成河。但中国同胞没有屈服、没有投降,而是团结起来,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依然不能忘了国耻,仍要好好学习。国家培育我们,我们就更应该好好地,乐观地活着,这样才有能力为国家做点贡献。
安妮,她活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最柔软的那个角落,有她在,人类寒冷的时候会看见篝火,有她在,人类沮丧的时候会看见星光,有她在,人类绝望的时候会看见朝阳。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