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 ||||
《彼得与狼》是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首作品创作于1936年,作者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作品是通过乐器演奏和朗诵者的描述,表现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童话故事,使孩子们了解到各种动物不同的特征时,还能感受到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有趣,易懂。 | ||||
学情分析 | ||||
四年级的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在平时IPAD技术的训练下孩子们也有了一定的键盘基础及操作IPAD音乐软件的能力,因此能够借助IPAD来开展一定的音乐活动,在主动地实践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 ||||
教学目标 | ||||
1. 能够感受音色、速度、节奏、声部变化带来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2. 能够通过听辨,理解音色、速度、节奏、声部在音乐形象塑造上起到的不同作用。 3.能够运用音色、速度、节奏、声部等要素,借助IPAD中的相关功能,尝试我的“彼得与狼”创编活动。 | ||||
教学重难点 | ||||
教学重点:感受《彼得与狼》中彼得、爷爷、鸭子、小鸟、猫、狼的不同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狼的三个声部旋律的合奏;音乐创编。
| ||||
学习环境描述 | ||||
教师和学生人手一台IPAD
| ||||
教与学过程设计 |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媒体应用 | |
第一阶段 |
课前营境 | 1. 介绍《彼得与狼》的作曲家和交响乐队的组成。 2. 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 1. 认识交响乐队中的乐器。
2.反馈作业 | 多媒体 |
第二阶段 | 音色与音乐形象的关系
| 1. 彼得和爷爷 (1)呈现三幅图片。
(2)设问:如果你是作曲家,会用什么乐器来表现彼得和爷爷?
(3)凝练:音色对于音乐形象的塑造非常重要。 2. 小鸟、鸭子、猫 (1)彼得还有一群长着羽毛的小伙伴,他们是谁?在做什么?你能用动作模仿他们吗? (2)演奏音乐片段:小鸟、猫、鸭子
(3)概括:长笛的音色清亮,仿佛小鸟的叫声,婉转欢畅。
(4)猫和鸭子分别用单簧管和双簧管演奏,如何分辨?
(5)带学生做游戏。 | 1.(1)仔细观察三幅图片,思考彼得和爷爷的性格特点。
(2)在IPAD中键盘的其他组里弹一弹各种乐器,思考哪些乐器适合表现彼得?哪些乐器又适合表现爷爷? (3)初步感受音色对于音乐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2.(1)欣赏音乐绘本中三个小动物的形象,并用动作模仿,分享。
(2)伴随教师的演奏,用动作再现小鸟、猫、鸭子的形象。 (3)了解长笛的音色特点和小鸟形象之间的呼应关系。
(4)打开IPAD中的资料包,观察单簧管和双簧管的图片,聆听音色,区别不同。 (5)通过游戏,进一步感受双簧管的音色与动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 多媒体,IPAD的GarageBand 励课技术
|
第三阶段 | 速度、节奏与音乐形象的关系 | 1.呈现:另外两幅猫和鸭子的图片。
2.演奏猫的旋律,设问:如果你是小普罗科菲耶夫,怎样使这只悠闲自在的猫变成被狼追赶的猫。 3.下发两条不同速度的猫的音乐。
4.播放:被狼追赶的鸭子形象的音乐,与学生一起律动。 5.播放两段表现不同鸭子形象的视频。
6.凝练:速度、节奏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 1.观察不同图片,思考猫和鸭子形象的变化。 2.加快速度
3.聆听两段速度不同的音乐,思考速度对音乐形象起的作用。 4聆听鸭子的音频,动作模仿鸭子逃命的样子。 5.对比两段表现不同鸭子形象的视频和旋律,想一想节奏有没有变化? 6.认识速度、节奏与音乐形象之间的关系。 | 多媒体,励课技术
|
第四阶段 | 声部与音乐形象的关系 | 1.演奏狼的旋律。
2.再次弹奏狼的旋律,下发练习请学生完成。 3.设问:三只圆号表现狼的作用?
4.请学生练习三条表现狼的旋律。 5.请三个学生起来展示。 | 1.聆听老师演奏的狼的旋律,感受音乐形象。 2.聆听狼的旋律,完成小练习。 3.观看视频,想一想多个声部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4.自由练习弹奏狼的旋律。
5.三个学生合作展示,其余学生感受多个声部对音乐形象起的作用。 | 多媒体、励课技术、IPAD中的GarageBand |
第五阶段 | 创作我的《彼得与狼》 | 1.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从音色、速度、节奏、声部几个方面感受了音乐基本要素对音乐形象所起到的作用。 2. 示范:演奏改编版“狼”(用弦乐拨奏)
3.启发:改变音色、速度、节奏,在这条狼的旋律的基础上,创作喜欢的狼的形象。 | 1. 全面回顾音色、速度、节奏、声部四个要素对于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2. 听辨,思考什么音乐要素的变化带来了音乐形象的变化。 3. 运用IPAD,现场创作、分享、展示。 | 多媒体 GarageBa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