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铺撒阳光
——记录家访心得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班的小朱总是最后一个来到学校。从平日她的生活里,我观察到她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富足,生活无忧无虑,父母对她的管理不是很严格,所以孩子比较有个性。但在学习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时间观念不是很强,作业的错别字多。利用休息日去她家进行一次家访,以便了解家庭成长环境,拉近与孩子及家长的距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铺设一条阳光之路。
在与她妈妈的交谈中我得知,孩子的父母都是生意人,整日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孩子,很少有时间与孩子在一起静心交流,缺少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缺少与孩子的沟通。父亲三十多岁的年纪,整天在外面奔波,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思想品德的优劣、行为规范的养成采取的是不加过问或放任自流的态度。母亲虽然在家,却忙于生意,同样没有时间和孩子坐在一起,也没时间陪孩子看看书或检查检查孩子的作业,再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因此孩子的学习习惯不能很好的养成。每天很晚睡觉,到了早上爬不起来,所以总要最后一个到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正确的引导与教育,我们的孩子怎能进步?我们身为师者,当然知道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和恒心,需要家、校、社会三结合。所以我跟孩子的妈妈约定,尽量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每天让孩子早点入睡,早上能精力充沛地起床上学。我也跟孩子约定,在家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自律自强,争取进步,给同学们带来一份惊喜。
本次家访,我们在十分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开始,也在潜移默化和深情爱意中深入,让家长“晓之以理,教之以法”,家长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表示愿意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家访结束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作为教师,我们无力改变他们的现状和观念,但我们有责任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从而找到更理想的方式引导教育他们,让他们成长为一名全面发展的阳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