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心得
家访的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
4月29日 ,我约上陆老师一起去袁鑫同学家家访。袁鑫同学是上个学期从老家转来的,是个懂事、爱好运动的男孩子,在学习上,基础学得不扎实,书写字迹潦草,可是态度比较认真,成绩处于中游水平。可是这个学期,学习上很不认真,作业经常不完成,前阵子进行期中练习,成绩很不理想,不把练习拿出来给家长看,还谎报成绩。那问题出在哪里呢?通过这一次家访,我发现,这个孩子现在玩性很大,放了学总是不按时回家,因为家中没人,妈妈下班要5点半到家,爸爸更晚,他呢,就到哥哥家玩耍,打电脑。而父母对他的这种表现也没有加以重视,以至于影响了孩子在学习上的兴趣,进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就这次我5点20分到他家家访,孩子也还没到家,我们再带着他妈妈到哥哥家把他叫回来的。在家访以前,父母总觉得孩子没有学好,是因为在学校里没有认真听讲、没有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但经过老师对孩子在校表现的客观评价和认真分析后,家长发现,其实孩子学习的问题有可能出在了家里。扪心自问,在孩子生活上照顾得很多,为了孩子在这边读书,花了四五十万在望湖怡景小区买了房,创造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但在孩子心灵的成长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关注得很少,回家最多问一句:你作业做好了吗?从来不看看孩子的作业。以至于孩子用撒谎蒙混过关他们也一无所知。对于孩子晚回家,爸爸就用单一的打骂法来教育,坐失教育的最好时机。通过这次家访,家长和老师达成了共识:电脑游戏对孩子只有害处没有好处,在今后周末孩子的生活中,父母要多关注孩子心灵上的成长,多带着孩子走进自然,多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相信通过家校努力,孩子一定可以取得进步的。
在家访的1个小时中,袁鑫也一直坐在旁边聆听。老师诚挚的规劝,父母坚定的决心,都使孩子深受触动。我想,这一定能在学生的思想上,学习上起到很大的转变作用。以真诚的关怀代替了告状, 家访让 老师拉近了与家长的关系,发现了学生的问题,走进学生心里,沟通了师生感情,家访工作,意义重大。相信通过家访,反复抓,抓反复。积极去找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用闪光点去代替引导大问题。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自信,希望和热情。通过他们确确实实的努力,取得进步后,我相信孩子一定可以更加出色。
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我尽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倾心奉献,是家访工作的唯一基础。有了这个基础,这份工作,一定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