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从这里开始
老实说,“家访”一词对于我这个从事教育二十多年的老师来说,当然不会陌生,但自从大多数人拥有了手机后,家访于我们来说,不用回忆也知道屈指可数。作为教师,当然能认识到家校联系的重要性,而我在工作中,自认教育是吃良心饭的,对工作也还认真负责,也挺重视与家长沟通的,为了构建家校联系这个重要平台,电话、校讯通等是我常用的家校联系方式,只要不是特殊问题,往往是“无事不登学生的三宝殿”。但是,自从学校要求每学期做好家访工作后,我开始走进了一个个学生的家庭,也随着不断的家访过程悄然转变着自己对家访的看法和认识……
顾奇骏,带着一副眼镜,文静的外表让你难以把“调皮”一词与他挂钩。但一接手这个班级,我就发现他是个静不下心来的孩子。课上的他注意力只能集中五分钟,然后便是东探西望,甚至还要影响同桌;课后的作业速度很快,只是错误连连。为了改变他的状况,我找他谈了几次话,先让他找找自己的优点,他有些诧异,也许在他想来,自己是没有优点可言的,我说他懂礼貌、能热心帮助同学,他的脸一下子红了,接着我又跟他一起分析存在的缺点,并指出了改正要求,几次谈心加督促后,他的在校表现有了很大的改观。可是,接下来的两周,他又有了新的状况,星期天的家作应付了事,简直惨不忍睹。几次谈话也没多大的改观,我猜想与家庭学习环境有关。为了了解他在家的学习状况,我决定进行家访。孩子一听老师要家访,紧张的神色马上溢于言表。一路上,为了消除孩子的紧张感,我有意识地和他聊天,让他放松心情,并告诉他,老师的家访不是告状,只是想了解一下情况……
顾奇骏的妈妈是一个年轻的80后,见到我以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老师,六年级的数学太难了,他写作业时我虽然在旁边,但我们家长都不懂啊”,我说:“现在六年级的数学的确有些难了,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关注孩子在家的作业态度,这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效果。比如,他作业时是否一心一意,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练习。”他妈妈说,孩子作业时不是边做边玩就是马马虎虎草草了事,我跟她说:“你虽然无法帮助孩子解决难题,但是你有时间的话可以纠正孩子的作业习惯,有了良好的作业习惯才能保证作业的质量。”孩子的妈妈又说:“我家小孩只知道玩电脑,每个星期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玩电脑。”我说:“这些都属于我们家长可以控制的事情,给孩子制定一个周日的学习与娱乐时间计划,并切实执行,这样才能真正纠正孩子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接着我又跟她交谈了孩子在校的一些不错的表现,让她明白自己的孩子还是有可塑性的,也让她树立改正孩子坏习惯的信心……此时的顾奇骏自然了很多,我也对他提出了一些在家作业的建议,孩子听了连连点头,表示记住了老师的话……
我相信这次家访在孩子的心中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也会对他今后的成长有一点点的促进。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此次家访,我也感觉到,作为老师如果能走进学生家庭,了解一下学生的家庭状况,与家长面对面的谈谈心,帮助他们解除对于教育孩子的困惑,这样才有利于真正的转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