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早晨,我走进教室,绝大部分同学都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开始早读了,可小易和小王两个同学却站在教室后面,四只手拉着一张数学试卷的四角不肯松手,看样子两个人这样对峙已经有一会儿了。我问他们怎么回事,小王说,这张试卷是他的,同时指着试卷上的一个名字给我看,说这是他妈妈的签名。小易在一边不甘示弱,指着试卷上姓名一栏自己的名字说,这张试卷是她的,试卷上的签名是她阿姨。我接过试卷一看题目后面的字迹,心里已有了结论,这张试卷确实是小王做的,上面还有很熟悉的她妈妈的签名。两个人早晨坐的是同一班校车,一同到达的学校,短短的工夫小王的试卷怎么会到了小易的手里呢?小王委屈地告诉我,早晨坐上校车以后,小易硬是要看他的书包,当时他顾着和别人讲话,就随小易把书包拿去了,到了学校交作业的时候才发现数学试卷不见了,接着他就去问小易,于是就发生了本文开头所写的一幕。这时候,小易还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我问她:“你能把在试卷上帮你签名的这个阿姨找来吗?”她这才无奈地低下了头。看着她的样子,我不禁觉得又好笑又好气。可笑的是她比班上其他的同学要大了2、3岁,打扮、说话一向都挺成熟的,怎么会说这样幼稚可笑的谎话呢?可气的是自从她本学期转学到我们班上以后,不完成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每次询问她,她总说在家里父母要叫她干很多的活,她很少有时间做作业。事实果真如此吗?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我电话联系了他的爸爸,跟他讲明了家访的意图,不巧的是当天他们夫妻两个都在无锡卖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家。第二天下午我又打了个电话,联系好家访的时间。将近五点钟,秦校长放下手头忙着的复评验收准备工作,带着我和小易一起出发了。
来到马路边,一溜的农田,农田里每隔二三十米就有两排彩钢瓦搭成的房子,小易告诉我们她家就在倒数第二排。我们下了车,踩着崎岖不平的石子路来到她家门前。她爸爸妈妈都在门前的菜田里干活,看到我们到了,连忙从地里上来,把我们领进了屋子。屋子倒挺大的,前面一排堆满了种菜用的水桶、锄头、遮阳布等。后面一排才是他们的起居室,中间一间摆着一张饭桌,两台冰箱。两旁是他们的卧室。她爸爸向我们介绍了他家的情况:他家原来在礼嘉、洛阳一带种菜,今年刚刚搬到这边,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因此地里的活很多,整地、翻地、上肥、盖大棚等,有时候忙不过来,也会叫小易帮忙,比如摘菜、拣菜、烧晚饭、照顾小妹妹等。
听了他爸爸的描述,我们很同情这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真的很不容易,孩子其实很懂事,但由于环境因素,家长的因素,造成孩子没有兴趣,学习较差。我们首先向家长汇报了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和孩子身上的一些问题,希望家长 能够和 老师一起帮助孩子,使她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和其他孩子一样,充满自信,快乐地生活、学习,希望家长做的就是多和孩子交流,多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如果有问题可以随 时和 老师联系,应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得写。同时我们告诉小易:作业一定得写,哪怕有很多不会的,也没关系,尽量自己多思考,实在不会,等上学 时就问 老师或者同学,但千万不能不写,更不能说谎骗人!她爸爸也表态了,手头的农活就快忙完了,可以告一段落了,他一定会重视孩子的学习。
家访结束时,家长客气地要挽留我们吃晚饭,但我们婉言拒绝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在教育实践中只有正确使用家访这把“金钥匙”,才会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更加温馨与和谐。与家长真诚的沟通,争取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心灵的沟通与信任就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