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品德教研组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们品德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根据学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研活动,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重视理论学习,不断转变教学观念 。
我组教师积极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珍惜一切外出学习的机会,吸取新的教学理念,回来后在组内交流,以求与我们的工作融会贯通,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充实我们的教学水平。我们还不断地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将新《课标》精神融入教学实践中去。除此之外,教师们还注意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们还特别注意理论的收集,增强科研意识,在教学中体现出了科研教改思想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认真写读书心得、教学随笔,积极撰写论文,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秦敏撰写的论文《优化品德课程资源,焕发品德课堂活力》获得市三等奖。
二、积极开展教研、教学活动。
根据学期初教研组的活动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研活动。这学期我们开展了校级教研活动,11月7日王李娇老师执教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我不胆小》,听课后组内进行了评课活动,总结优点,提出不足及改进措施。11月20日,我校还承担了武进区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围绕“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的实效性”这一主题展开,我校的曹亚辉老师和南宅实验学校的孙文燕老师分别执教了四年级的《擦亮眼睛》和一年级的《小马虎旅行记》。两位教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课后,与会老师对两堂课进行了研讨,既肯定了两堂课的优势之处,也对两堂课的不足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区品德教研员 王继伟校长对两堂课进行了精当的点评,更是高屋建瓴地围绕本次活动主题作了总结发言。让与会的老师深刻认识到了品德学科要关注儿童的生活,设计适当有效的活动,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开发,关注活动的延伸,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品德课堂的实效性。
平时的教学我们做到认真备课,按课表上课,及时完成作业。
1、备课: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吃透新教材思路,找准重点、难点,认真备课。为上好课,我们常上网查资料,博采众长下载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视频、图片,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来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2、上课: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合理运用小组合作、调查访问等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主导,开拓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切实地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简单的问题找学困生回答,让他们不断进步,从而使学生分析资料、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实现新课程宗旨,为学生将来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
3、作业:利用好《品德与社会活动填图册》,每课的作业都力让学生当堂完成,教师能及时进行批阅。
三、重视学科整合,丰富课内外活动的内涵。
建立综合化的、整体的、整合的或统整的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也是教材改革的重要目标。在工作中发现,仅凭我们自己的力量要想把每一次活动做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更别说深入下去了。但是如果能够和学科整合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学科的整合,孩子们不仅在课外活动中深入了解,更在课堂中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
四、存在的不足与改进的方向。
1、教材方面。某些教学活动内容较多,对刚接触品德教学的教师难以正确把握,不同理解会导致不同的处理,而学生就会因教师的理解水平、处理方式而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2、资源的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品德资源库,如果每课都有相应的教辅资料,教师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到思考如何创设氛围、组织教学上,那么,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将会大有提高。
3、在教研活动方面。教师对于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对德育课程的教学有所懈怠,对学生的思品知识与言行的统一也有所脱节,学生也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品德。
紧张忙碌的一个学期即将过去,我们教研组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每一位老师都能踏踏实实地工作,有值得我们欣喜的地方,也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品社教研组的全体成员会继续“勤学、善思”,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各项教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