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一天,我和配班的数学老师到学生家里家访,由于学生家长没有时间接待,我们只能去了学生上的晚托班“拦截”。我们班陈宇乐、黃伊腾、周慧莹都在学校对面省心教育晚托班补习。通过家访,我从家长处了解到他们的情况。
陈宇乐能协助老师帮忙收发作业,爸爸妈妈早已离婚了,妈妈不在身边,爸爸不在雪堰打工,他由爷爷奶奶带着。由于他们不会辅导孩子学习,所以把孩子送进晚托班,一放学就去晚托班做作业,回家就没人管孩子的学习了,至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也不知道。
黃伊腾爸爸在上海打工长时间不在家,他由奶奶带着,奶奶大字不认识一个,没办法照顾孩子的学习,于是把孩子送到晚托班,这样就由晚托班的老师管着了。
周慧莹是本地学生,他爸妈忙着工作,每天要到晚上8点多才回家,没工夫管孩子,也就把孩子送到晚托班,晚托班结束,还是她外婆来接的。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才知道这些孩子平时学习不好,还要不完成作业,都是有原因的,他们父母无暇照管,孩子没有一定的自觉性,当然会出现这些情况了。基于这些,我想作为他们的老师以后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引领他们自觉学习,学会学习,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每次家访都会让我受益匪浅,和学生家长相互了解情况,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沟通感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并且同学生家长共同研究,在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家访,学生进步的助力器。要教育好一个学生,管理好一个班级,光靠学校和班主任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争取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因为家长是班级管理的一支隐性力量。现代教育科学一致认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方向是否一致,决定着教育的成败。要实现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所以班主任老师,在遇到学生学习成绩退步明显时,不能只用批评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要帮助学生找到原因,从根源上解决。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家访活动,发现很多在校学生的不良的行为习惯现象,都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良好的家访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有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也能帮助教师改进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