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第二单元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学科(年级): 六年级 时间: 2019、10、9
备课组长: 殷侬琴 记录人:杨晓丽
参与人员: 六年级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
中心发言人:
研讨内容 第二单元
研讨过程:
钱瑛:“公民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共鸣的内涵,促进血神韩国树立公民意识,增强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自觉维护中国公民的声誉和形象。
孟丽勤 :公民身份的表现是什么?判断中国公民身份即中国国籍的方法,公民概念的起源(古希腊)都是需要掌握的。利用角色扮演活动,分析公民身份与国籍紧密相关。开展身份证用途大比拼活动,体会身份证对生活的影响。
杨晓丽 :通过学习要知道身份号码是记载着公民的信息,它是唯一的、终身不变的,初步了解身份证的用处,认可身份证的重要性,重视并学会保护身份信息。
杨晓: 结合活动园,开展“保护身份信息”的诗歌创作活动或编故事比赛。如:小小身份证,信息很全面 用处非常大,安全最重要。
费美玉 :《我是中国公民》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当今的学生对社会信息的纳入量之大,内容之广而复杂,而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有限,抵御诱惑能力弱,致使学生在接受教育之时,难以从内心深处让其接受老师的教导和引导。面对如今能言善辩的学生,更是难以教育,出口就是权利,动则就是维权,别侵犯、伤害他的权益。对其权益进行维护现象,结合高考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使学生能全面了解、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如何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而在复习课中确立了此题。
陈玲霞 :课件出示能展现祖国建设成就的图片,可以联系实际谈谈现在的科技发展情况,激发学习兴趣。这一节课,就让我们认识自己中国公民身份,并了解我们祖国的建设成就,而且一定要知道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骄傲和自豪。
许高琴《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1.知识目标①身为中国公民,应该知道国家的建设成就。②明白如果走出国门,我们就是中国的名片,要严于律己。③知晓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知道自己应该为祖国做什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爱国热情,能自觉维护祖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