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第三单元)
发布时间:2017-10-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芳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二年级       时间:          2017.10     

备课组长:                       记录人:       

参与人员:   赵华、杨炳华、姚玲许霞杨玉静吕璟                                      

中心发言人:              

研讨内容                        第三单元                            

研讨过程:(宋体 四号 20磅)

吴芳:《夕阳真美》这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课文的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供学生观察,帮助他们理解课文。要好好利用。全文给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感。

蒋燕:《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文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

许霞:而且要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赵华:要多训练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读中陶冶美好的心灵。

姚玲:《火红的枫叶》选取了秋天里非常有代表性的景物——火红的枫叶来描写秋天,本课不仅赞美了秋天的美丽,更是赞美了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生字也比较多,所以我先利用早读的时间让学生初读课文,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大致了解课文内容。课上,抓住重要段落、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进一步识字,理解词语。

如抓住重点段落第二、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走来走去、又找到、终于找到、拾起”等词让学生交流体会并上台演示整套“寻找”的动作,让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我”是非常认真、精心地在挑选枫叶。

赵华:教学《敕勒歌》这首民歌要重视多层次朗读,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朗读全文,背诵全文,识记注释,读为主线,多形式。朗读是赋予作品以生命,是老师的再创造。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死的。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则理解、感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的匠心,学生是用“两只眼睛”读书,这样,才能不断地读出恍然大悟。所以,对于这样的文章要多朗读。

杨炳华:《敕勒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北方草原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风光,抒发了敕勒族人对养育他的的水土、对游牧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其次,描绘景物, 动静结合。 诗中写平川、 大山、 天空、 都是总体的静态勾画, 末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草原景物的动态描绘,展现了辽阔大草原生机勃勃的景象。风在“吹” ,草在“低” ,牛羊在悠闲地吃草。另外,我在上课时讲到侧面描写。此诗写草、风、牛羊,都是写人的侧面,其实人是多么的幸福与知足,快乐与恬静。毕竟,安居乐业是人们的普遍愿望。

吕璟:《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这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了解词的知识,从 “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指导学生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江南好”。然后,让学生通过对作者在江南时的作为以及之后回洛阳后的生活的简单了解,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