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家访心得体会(二)
发布时间:2018-01-2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燕

小勇活泼好动,人很机灵,脑袋瓜子也很聪明,就是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在学习上经常偷懒,不喜欢学习。今天我在通知家长的情况下,按照登记的地址,来到了孩子的家中。

孩子的爸爸见我来了很是热情,把我让到屋里坐。没看到孩子,我就问起,家长很无奈地说:“又跑出去玩了。这孩子,整天就知道玩,每天写作业都要我们看着才行,一放松就玩开了,一点自觉性都没有。”这时,孩子刚好回来了,一见我来了马上低下了头。见到孩子回来了,他爸爸立刻教训起来:“你这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我立刻阻止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您不要批评孩子了。”听我这么说,家长的脸上有些尴尬,同时也有了一丝轻松。孩子的爸爸一下子领会了就走开了。我把孩子搂了过来:“小勇你觉得读书好不好?”孩子还是低着头站着,不过我从孩子脸上隐约能看出一些委屈的神情。见此情景,我心里开始琢磨:“是不是孩子受了什么委屈呢?”于是,我对孩子的爸爸说:“小勇爸爸,你先去忙吧!让我和孩子聊一会儿。”我边说边朝孩子的爸爸使了个眼色,孩子有点羞涩,轻轻地点了点头, “那你为什么不愿意学习呢?”他低下头去不说话了。“你是不是受了什么委屈?有什么不开心呢?”孩子还是低着头,眼泪却掉了下来,这使我更加相信他是受了委屈。“那次……不是我在讲话,是我旁边的小朋友讲话,你却批评我……”哦!心结终于打开了。所以有时看来,老师真的不可以用一种定势来看待有些顽皮的孩子。于是,我及时向孩子道了歉,并约好如果以后老师批评错误要及时跟老师说,但如果老师批评对的要及时改正。孩子的脸上终于又露出了笑容。

老师去家访,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更利于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学生在学校如何表现,在家又如何,老师可以根据这些情况对症下药。在家长、学生、教师三方面对面的时候,这种直接的交流更容易使师生间产生信任感,沟通就进入了良性的快车道。通过对学生的家访,使家长的某些观点悄悄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从而使家庭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化为另一种教育行为,它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