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
小余同学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考试的情况令人担忧,书写速度快,但是快中不能求好,字迹马虎,各科成绩的情况比较糟糕。进行家访得知,首先该生在校学习的压力重,对于该生来说,在学习上,自己无疑是一群落伍之雁。但是自己也有自尊,也怕难为情,也希望自己的成绩一天天好起来。于是,在学习上出现了种种焦虑情形。自己在没有完成学习任务之前,总是担心完不成任务。甚至在夜里睡觉时,总想着明天的功课。其次是同学间的竞争大,长期在学习上不如同学,使得他造成了自卑心理,常常会自责。除了学习,在其它课余活动中,心里也会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
针对孩子的现状,我一方面希望家长能多花些时间在孩子的身上,让孩子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我也及时发现其闪光点,促其上进,经常和他谈话,给他多一点信任,多一份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份关爱,让他体会到班主任对他的期望和关心。普遍的后进生对周围的人容易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你的,我不好不关你的事”戒备心理。若教师冷落或随意伤害后进生,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心理上就会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帮助,实行心理封闭,听不进受不了。因此我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小余的戒备心理,其次激活其乐学点。我经常给他补习功课,每天中午利用一定的时间帮助他学习。平时我加倍地关心他,安排好同学帮助他,他对学习的兴趣也愈来愈浓了。最后对他不足之处我进行适当的批评。在没有得到他的信任的时侯,我不轻易对他进行当众批评,否则,就永远失去他对我的信任,我也很难挽救我的过失。当我发现他的作业仍然比较马虎,中午人比较少时,我就把他喊到一边,我先表扬了他近阶段的进步表现,问了一些学习情况,在气氛比较好时,我把他的作业本打开来,然后把一本做得很认真、清楚的作业本翻开,放在他面前,他的脸红了一下,我知道,我不必再多说了。
此后,我发现他课堂发言更积极了,思维更集中了,而且,有时拿书过来问我不理解之处,虽然有时的小测试他的测试情况不太好,但从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转入主动积极的学习,能够拿习题向我求教,说明前面我的教育还算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