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研组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发布时间:2015-07-07   点击:2517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秦敏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时间:     2015.5.11        

备课组长:         秦敏            记录人:  杨晓军         

参与人员:陈琳  王广法  杨晓军 蒋娴  薛晓霞 钱洪波  秦启然  

中心发言人:  杨晓军                   

研讨内容            三下语文第六单元    

研讨过程:  

杨晓军:各位语 文 老师,今天的业务学习时间我们主要是来讨论第六单元的备课内容,这次活动,我主要是想借鉴一下各位前辈的经验,同时也阐述一下我个人的一点想法。我先来谈谈关于第五单元的单元教材基本分析。本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狼和鹿》、《放飞蜻蜓》和《习作6》、《练习6》。从内容和体裁看,本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都是记叙文,文本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可读性强。值得注意的是,三篇课文都是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以此为视角反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有教育儿童严于律己,遵守社会公德的;有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的;有介绍蜻蜓知识的。从全册的角度看,本组课文带有较强的思辩性、科学性,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不仅可以带来快乐、舒畅的情感体验,还能启迪我们去理性地思考某个问题,明白道理,获得真知。《习作6》是把发生在自己周围的各种各样的事写下来,并发表自己对此事的看法,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的品质。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词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狼和鹿》。 3.联系文中的相关语句,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  4.结合生活,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5.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它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6.积累描写和“动”有关的成语及环保名言并背诵。  7.调查了解学校树木的品种及数量,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增强主人翁意识。 8.写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关注生活和社会。  

秦敏:各位老师,我先来讲讲《“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文字虽不艰深,但含义却十分深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与文本进行有质量、有深度的对话,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现实视角”与文本的“历史视角”有机整合,将“文本感悟”与“人生感悟”有机配合,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以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钱洪波:《“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记叙了汤姆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下,放掉自己钓到的大鲈鱼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公共规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思考源自疑问,有疑才有思。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会质疑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十分重要。  

蒋娴:《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捕杀凶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疾病流行。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王广法:这篇课文中,作者采用了一系列对比,让我们获得更加分明的感受。  

  一、狼与鹿的对比。  

  狼凶残,鹿温和,狼令人们痛恨,鹿被人们喜爱。对比很明显。然而凯巴伯森林的灾难使狼与鹿换位了。狼居然成了制约鹿群过度繁殖,消灭病鹿的“功臣”。鹿呢,却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大坏蛋”,如此变化又形成鲜明对比,启示人们必须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二、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对比。  

  凯巴伯森林原先“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虽然“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但总的来说,凯巴伯森林充满了活力。但一当成了鹿的“自由王国”,凯巴伯森“绿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生态失衡造成的恶果。”  

  三、鹿群变化的对比。  

  凯巴伯森林原有“活泼的美丽”的鹿4000只,自从人为地杀掉六千多只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鹿的总数迅速超过了10万只,翻了十五倍。当“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时,鹿又急剧地死去6万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这里的对比鲜明,点明了生态失衡所造成的悲剧。  

  鲜明的对比,触目惊心的数据让我们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  

陈琳:《狼和鹿》一课的教学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为了将教材所载的有限信息最大化的激活,根据课前确定的教学目标,我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重组,选取重点——找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点,抓住典型的语言信息,恰当地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试着以“狼、鹿和森林的关系及它们的变化”为主线,紧扣教材中的对比描写,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带着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教学的设计着重体现多角度、多方位的“对比与碰撞”。  

秦晓华:教学时《放飞蜻蜓》,以 陶行知 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为主线,从而体现 陶 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充分了 解陶 先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摸”、 “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讨论。   

    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可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蜻蜓的特点和作用,再让学生思考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蜻蜓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把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应引导学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介绍蜻蜓。这样,通过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学生在唇间动情地倾吐着,课文的重难点基本掌握。

薛晓霞:我们的课堂是学生发展思维,实践语言文字的重要阵地。教学中,学生始终处在一种极具震撼力的课堂氛围中驰骋思维。强烈的对比引起了学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理性的思考。学生在对比中解读了文本,悟出了道理,陶冶了性情。于是,课堂绽放出了创造的火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