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三 时间: 2013.9.3
备课组长: 曹亚辉 记录人: 薛晓霞
参与人员: 秦敏 王光法 唐小花 曹李娟 秦晓华
中心发言人: 薛晓霞
研讨内容 三上语文第一、二单元
研讨过程:
薛晓霞:各位语 文 老师,今天我们主要是讨论第一二单元的备课内容,请大家踊跃发言,共同研究,进一步提高我三年级语文教学水平。我先来谈谈关于第一单元的单元教材基本分析。本单元是由《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会查“无字词典”》《古诗两首》和《做一片美的叶子》四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纵观这单元的内容,会发现它们都呈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生活。《让我们荡起双桨》、《古诗两首》中流露出的是对生活的赞美,《学会查“无字词典”》、《做一片美的叶子》则是对生活的所思、所感和所得,而习作也是要求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产生的想法。
接下来说说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单元总体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中《让我们荡起双桨》、《古诗两首》要求会背诵。
2、会认、读本单元53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其中37个生字及新词要求会写。
3、学会理解古诗的基本方法,如:连词成句、结合插图理解、查阅资料等,体会古诗的语言特点,了解古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
5、能把自己做过的、看见到、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重点:
1、掌握生字、新词,能背诵有关的诗词和成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
4、学写作文。
难点:
1、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感情,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2、掌握查“无字词典”的方法,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3、学写作文。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串联成一段比较通顺、连贯的话,并把它们写下来。
曹亚辉:我来说说第一课的文本解读,“让我们荡起双桨”,是那首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歌曲,让我们读起这篇课文时产生了特别的亲切感。轻轻地哼唱,一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渐渐展开,绿树红花、碧水清波,船儿摇曳,歌声飞扬,多么快乐的童年,多么幸福的生活!如果仅仅是一首歌曲,这样的领会足矣,但作为课本中的教材,仅仅让学生体会到童年的快乐,生活的幸福显然不够,它承载着新的使命。
秦敏:第二篇课文是讲述的爸爸带聪聪去青岛旅游时的途中发生的一个小片段,课文主要以爸爸和聪聪的对话的方式呈现,内容浅显,学生自己就能够读懂,课文的难点应该就是课文最后爸爸的话中所蕴含的道理。那么对于这样学生自己能够读懂的课文,我们老师上课教什么?仅仅就为了教给学生一个道理吗?我想,这是不够的,我们可以从课文中发掘能够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点,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课文内容的教学上。
王光法:第三课的两首诗分别是唐代诗人杜牧和张继写的,皆为千古名篇,都是写秋景,都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重在借景抒情。《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竞赛,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诗人能于一般文人为之伤感叹息的萧瑟秋景中,观赏胜于二月春华的火红枫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颇有一种独得之乐。这是一首秋天的赞歌,抒发的是一种“喜”情。
古人说,“诗中有画”,《枫桥夜泊》就是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立体的秋夜图。首先是全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远景和近景:残月、山寺、霜天,这是远景。江枫、渔火、客船,这是近景;其次是运用了“设色”之法:霜天的透明,渔火的鲜艳,二者交相辉映,从而营造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氛围;再者是诗句调动了听觉效果,使本来就已经成画的意境更富生机:特别是远处传来的钟声。不但把近景、远景联系到了一起,交织成章,而且这穿夜空,传到客船上的钟声,也使整个的意境更加清幽、凄楚。那一声一声传到客船,敲击在旅客心头的钟声。怎能不引起旅客无限的遐想,无限的愁思呢?
曹李娟:第四课是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与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课文的语言清新、自然,深情地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
薛晓霞:第一单元的生字词比较多,容易写错的是这样几个:“墙、聪、烈、异、体、奉”等,大家在教学时要特别强调,运用一些巧记的方法让学生过目不忘,如教学“聪”,可以这样说:聪明的孩子首先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因为‘聪’字把大大的耳朵摆在第一位,会用耳倾听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其次呢,聪明的孩子会动手、动口和用心,其中‘用心’是基础,放在‘聪’字的右下角,而‘聪’字右上角那两点,不正像一双勤劳的小手吗?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暂时先讨论到这,在平时教学的过程遇到问题我们再提出来研究,尤其是几位新师更要不耻下问,跟着 曹 老师、 秦 老师、 王 老师多学学,争取尽快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