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发布时间:2015-10-30   点击:1985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殷侬琴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五年级            时间:   2015-9-21                 

备课组长:          殷侬琴     记录人:         许高琴         

参与人员:   殷侬琴 、孙丽娟、杨晓丽、许高琴、王红艳、杨晓军、费美玉                                         

中心发言人:          殷侬琴             

研讨内容              第二单元的整体备课                                      

研讨过程:  

 殷侬琴:今天我们全体五年级老师聚集在一起,进行本学期的第二次语文集体备课的研讨活动。第二单元是由我主要备课的,接下来我先汇报一下这一单元的整体备课情况。  

本单元以“自然的奥秘”为话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金蝉脱壳》和习作2、练习2.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问题蕴涵丰富而又明快生动,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想,而“去打开”的渴望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诗歌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的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通过两个故事,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道理:一个科学家的成长,与他对某种事物的兴趣有着紧密的联系。  

  《变色龙》这篇文章用叙事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变色龙的三个特点:一、眼睛能独立活动;二、捕捉事物的速度惊人;三、能根据环境变化改变自己的体色。文章语言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对动物、大自然的喜爱,从而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金蝉脱壳》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金蝉脱壳的本意是:寒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此计用于军事,是指通过伪装摆脱敌人,撤退或转移,以实现我方的战略目标的谋略。  

  《习作2》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练习2》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想想说说、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  

  本单元的课文,不仅能让学生学到语文方面的知识,还能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每篇课文的训练点是:  

1《装满昆虫的衣袋》是叙事写人的文章,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文章究竟写了法布尔小时候对小虫子着迷的哪几件事,然后再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内心来体会人物的精神。               

2、《变色龙》一文的教学应立足于事情的发展顺序,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直观而又生动地体会变色龙的特点,文中有一些问题巧妙地揭示了教学的停顿与过渡,应当予以重视。  

3、《金蝉脱壳》一文的表达顺序比前面的两篇文章还要复杂一些,(最后一个自然段定位在“我”对脱壳后的蝉和蝉壳的喜爱。)教学中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去阅读、发现文章结构的美。  

4、“诵读与积累”则要求学生诵读巴甫洛夫、伽利略、苏霍姆林斯基等人有关观察方面的名言,从而懂得观察的重要意义。  

至于每篇课文的教学流程,大家浏览一下教案,之后我们进行评议和补充。  

许高琴:《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文题蕴涵丰富而又明快生动。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而“去打开”的渴望自然也在情理之中。整首诗歌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杨晓军: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时应围绕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感情。朗读前两行时,语气宜平缓,要注意突出“绿色”、“清凉”等词营造一个清新、美丽的氛围。对于文中所描绘的大自然的种种美好,如芬芳的空气,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丰收的果园,耕耘的沃野等可以通过图片或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朗读的语调应明快,当读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要将以上加点词处理为朗读重音,速度要稍快些,以显示大自然的美妙风光是说也说不完的。诗的第三小节选取了“鸣禽”、“野花”、“青山”、“绿水”四个富有活力的事物来表现绿色的大自然充满奇趣,以此将诗情推向高潮,尤其是“青山说”、“绿水说”这两句激情澎湃,富有号召性,激励少年朋友勇于攀登、探索自然。朗读时语气要激昂。诗的第五节以两句“去吧”将诗歌的调子拉归平缓,朗读时语调宜舒缓,要轻读“片片”、“阵阵”、“明媚”、“愉快”等词,而“早晨”的“早”、“黄昏”的“黄”则应拖长声音读,这样就能更好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好、可爱,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营造更为深远的意境。诗的结尾是对开头的一个应答,到最后一句中“绿色的课本”时语调要完全降下来。这样一问一答,将诗歌的内在的旋律由舒缓推向激昂,再回归为舒缓,给人一种完整紧凑,文气贯通的感觉,令人回味无穷。  

孙丽娟:《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这篇课文题目新颖特别,涵义深刻,作为文章的“眼睛”,可以以课题为突破口,启发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通读全文,边朗读边找出文中提到“装满昆虫的衣袋”的语句。再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自由讨论课文应该怎样分段。学习第二段第二件事时,让学生朗读、讨论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找到有关语句后,针对这些重点句子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对虫子的喜爱之情,读出父母责备的语气,读出法布尔不情愿地扔掉小虫子的难过心情。最后,回到课题,思考文章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拓展文本,升华情感。出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生发,去拓展,去创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学生受到法布尔细致观察、严谨治学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杨晓丽:《变色龙》,是走进自然为主题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学生开启了大自然之门,《装满昆虫的衣袋》告诉学生打开自然、走进大自然不仅需要观察,还需要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而《变色龙》则告诉学生打开自然的方法——观察。   

文中的观察方法,是通过具体的文字表现出来。发现变色龙,是作者对变色龙的最初印象。虽是最初印象,作者敏锐观察到变色龙的显著特点,体形怪,身体颜色与植物一致中预示变色的特点。端详变色龙,已由最初的观察到仔仔细细地看。作者端详变色龙,一是变色龙的外形,二是变色龙的捕食,三是变色龙的变色。文章最后写放回变色龙,放回变色龙重回大自然中,是在告诉学生在观察大自然的同时,要保护自然,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费美玉:《金蝉脱壳》这课作者细致生动的描写,吸引着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动物的世界,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从而萌生出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金蝉脱壳的文字的同时获得心灵的震撼! 文本的脉络很清晰,整个脱壳过程可以分为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脱壳时,蝉身体各部位分先后出来,顺序是背、头、脚、尾,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后作者又详写的变化最大的是翅膀和颜色。  

 殷侬琴:这一单元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暂时讨论到这儿,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能在平时教学中,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使我们的学生每堂课都能有所收获。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