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五年级语文 时间:2015年4月12日
备课组长: 周云芝 记录人: 庄映洁
参与人员: 强敏菊 陈玲霞 周云芝 许高琴 杨洁玉 庄映洁
中心发言人: 许高琴
研讨内容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工作
研讨过程:
许高琴:大家好!我备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先对教材内容分析一下:本单元安排了《秦兵马俑》、 《埃及的金字塔》 、 《音乐之都维也纳》三篇说明文。
下面,我具体谈谈对文章的理解,大家可以补充。《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采用“总分总”的行文结构,过渡句承上启下的连接,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尾连贯。全文共11节,分四段。第一段(第1节)写了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出土的地方。第二段(第2节)用详实的数据、点面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第三段(第3——10节)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第四段(第11节)写了秦兵马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杨洁玉:《埃及的金字塔》是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朴实、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其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赞美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本文条理清楚,语言平实,描写细致,第二到第三自然段详细描写了金字塔的特点和古埃及劳动人民的不朽智慧。这两段文字语言精确,说明方法多样,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是怎样写的,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反复朗读品味。
强敏菊: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再读一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现在你能给课文划分段落了吗?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介绍“音乐之都”的地理位置。第二至四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具体叙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东西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第五至六自然段为第三部分,介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代表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文第二、三部分是重点,它们充分说明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及其在世界乐坛上的影响。
周云芝:下面我谈谈习作4的教学要求:
1、鼓励学生走近山川河流,“行万里路”,领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无限风采。 2、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诗意的思考,从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3、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按参观或游览的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和描写,有详有略,重点突出。4、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智慧的敬仰之情。教学时间:2课时。在本次习作之前,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名人游记,并从内容和思路上做适当的记录和摘抄。 推荐文章:福克纳-《日本素描》;卡夫卡-《族途札记》;夏多布里昂-《金字塔感言》阅读要求:1,把你觉得作家描写最传神、最细致的部分反复朗读,并摘抄。2,选择其中的两篇,就文章的思路做一个提纲式的记录。
杨洁玉:单元课时安排: 《秦兵马俑》2 课时, 《埃及的金子坦》2 课时 ,《音乐之都维也纳》2 课时 ,《习作 4》2 课时
周云芝:希望大家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堂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