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发布时间:2015-01-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五年级            时间:    2014-9-25                   

备课组长:          周云芝   记录人:         许高琴       

参与人员:  强明觉 陈玲霞 周云芝 许高琴 杨洁玉 庄映洁                                    

中心发言人:          周云芝         

研讨内容              第三单元的整体备课                                      

研讨过程:  

 周云芝:今天我们全体五年级老师聚集在一起,进行本学期的第三次语文集体备课的研讨活动。第三单元是由我主要备课的,接下来我先汇报一下这一单元的整体备课情况。  

第三单元有“故事集锦”之称,分别为成语故事、文学故事、民间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重在说理,文学故事和民间故事重在赞人。《成语故事》中的三则寓言故事均由古籍改编而来,将成语还原成故事的形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推敲》讲述的是诗人贾岛对诗歌语言的考究,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嫦娥奔月》是一个神话故事,对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好几个版本。教材使用这个版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神话传说对真善美的追求,体会乡亲们对嫦娥思念的原因。《读书莫放“拦路虎”》是学生初次接触的一篇自读课文,旨在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伊索寓言》选择了三则意蕴丰厚的寓言,情节紧凑,语言生动传神,发人深省。每则寓言都以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我读书我快乐》给学生推荐的也是伊索寓言,其实,教师还可以将其他几大寓言推荐给学生阅读,比如克雷洛夫寓言,等等。《习作3》写秋天的树叶,重点训练如何观察,并将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练习3》共安排5项内容,有语文与生活、写好钢笔字、诵读与感悟、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语文与生活”是关于京剧《红灯记》的,除了让学生领会李玉和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也学学这个京剧的唱腔。“诵读与积累”让学生诵读与积累的是散文《幸福》。“写好钢笔字”继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学写毛笔字”练习写虎字头和病字旁两种偏旁的写法。接下来我再讲将这一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讲述推敲、嫦娥奔月及寓言故事,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字只要求会认读;  

3会用“即使……也……”造句。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感悟“推敲”的益处,养成“推敲”的习惯。  

4学会默读,读中感悟、以读代讲。通过多形式地读,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5学会朗读成语故事、寓言故事。通过感知大意、分析形象、揭示寓意、拓展想象,使学生感知形象,感悟道理,受到启发。  

6、认真观察后写一篇以“秋天的树叶”为题的习作。通过习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这一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2、《推敲》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感悟“推敲”的益处,养成“推敲”的习惯。  

3、《嫦娥奔月》要引导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震撼。  

4、《读书莫放“拦路虎”》侧重自读,指导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5、《伊索寓言》引导学生分析形象、揭示寓意、拓展想象,使学生不但感受寓言的形象,感悟寄托的道理,还要从中获得教益。导读《伊索寓言集》。  

陈玲霞:下面我补充一下这一单元的训练点,《成语故事》: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成语的理解。  

三则故事分别通过语言、动作、对事物的客观描述来叙述故事,学习这些不同的表现方法。《推敲》:感悟“推敲”的益处,抓住课后训练及文中词句,学会换词方法,养成“推敲”习惯。《嫦娥奔月》:通过想像感悟文章的意境美,人物美,培养思维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伊索寓言》:比较阅较《狐狸和乌鸦》与《蝉和狐狸》,体会蝉的智慧之处。《习作3》: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许高琴:《成语故事》这篇课文主要由三个成语故事组成。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儿童阅读。故事情节是流动的,进展的,语言是动性的。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时要加强积累运用,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成语故事中的形象,理解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杨洁玉:《嫦娥奔月》在祖国久远丰厚的传统文化中,在百姓民众口耳相传的接力晕染中,神话传说是其中颇能给人温暖、给人力量、叫人感动的一种。《嫦娥奔月》就是这样一个古老却又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故事。故事叙说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免于百姓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事,意象优美,情节动人。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力求通过语言的品味,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荡涤。  

庄映洁:《11、读书莫放“拦路虎”》本文是自读课文,篇幅较为短小,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旨在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时,一方面,教师要把“自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析。另一方面,通过师生交流,充分发挥群体思维的作用,深层次的理解教学目标,实现“知”向“行”的转化。本单元的其它几篇课文从文学的层面为学生拓宽了视野,把学生带进了广阔的阅读世界,必将有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编者安排这一课外阅读指导性质的文章,可谓是雪中送炭。联系本册教材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部分来看,本文又是对它的最好诠释。《伊索寓言》选择了三则意蕴丰厚的寓言,情节紧凑,语言生动传神,发人深省,令人读后兴味盎然。《狐狸与葡萄》告诉我们: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牧童和狼》阐明一个道理:因为一贯说谎,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蝉和狐狸》中的蝉极为聪明:一为察觉。蝉因为得到乌鸦的教训,很快察觉其中有诈。二为实验。它摘了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果然上当,以为是蝉,猛扑过去。三为推理。蝉从狐狸的粪便里掺杂蝉的翅膀中,推理出狐狸想吃它的本意。四为用外交的手法。蝉对狐狸的话,柔中带钢,“你看,朋友,……。”它看似客气,实为讥讽狐狸。  

周云芝:这一单元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暂时讨论到这儿,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能在平时教学中,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