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六年级语文 时间: 2013年11月12日
备课组长: 陈丽琴 记录人: 陈丽琴
参与人员: 周丽敏、陈玲霞、许高琴、胥亚芬、杨洁玉、许高琴
中心发言人: 陈丽琴
研讨内容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工作
研讨过程:
陈丽琴:大家好!我备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景物聚焦”,安排了《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和《麋鹿》三篇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描写了一株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为了青海高原上一道壮观而独立的风景。全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道独特而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
《草原》一文采用了以景诱人,以情感人的写法,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本文的场面描写富有激情、细腻贴切、吧名族互动的真情融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麋鹿》一文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层次清楚,在朴实的说明中注入了浓浓的亲情。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33个生字,其中11个生字只读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课文,会听写《青海高原第一柳》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能背诵《草原》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3、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品读,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意;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4、通过阅读《银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不行,还得请教别人,查阅资料。能在习作中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题目自定。
单元重难点:
重点:
1、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能在习作中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写出它的外部特征、价值和用途。
难点:
1、通过课文内容,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文章含义。
2、让学生品读词句,体会比喻句的妙用。
3、通过学习例文获取写作的方法。
单元教学建议:
1、引领学生通过感悟语言文字,跨越时空隧道,走进青海高原,走进蒙古高原、走进麋鹿,感受异地的风土人情,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
2、学习文中的修辞手法,领会文中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言志的语言特色,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了说明文描写时用词的准确,语句的精炼,调理的清晰。
单元课时分配
《青海高原一株柳》 2课时
《草原》 2课时
《麋鹿》 2课时
习作5 2课时
练习5 2课时
参加备课老师发言:
杨洁玉: 陈丽琴 老师分析教材详细,教学目标制定准确到位,特别是教学重点、难点制定很具体。本单元中的景物描写这个难点值得我们注意,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仿写。在《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重点在于抓住作者的所见与所感,侧重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入自主探究的境界,自读自悟,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达到“情由景生”的效果。
周云芝:《麋鹿》是一篇说明性课文,因文定法,教学时应突出说明性课文的特点,即紧扣“抓住文章说明的要点”“课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这两点组织教学。
陈丽琴:《青海高原一株柳》这样意蕴深厚的文章如何让只有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读懂?这样字字珠玑的文字,如何让孩子们读出情,读出味?经过深入地思考,我决定以“柳树”的形为突破口,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触摸作者受震撼的心灵,进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去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人生哲理,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一读柳树之形状,认识这株柳;二读柳树之生长环境,赞颂一株柳;三读柳树之成长历程,感动一株柳;四读柳树之品质,敬畏一株柳。
周丽敏:一直以来追求的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书声朗朗,也要静思默想,更要写写练练。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亦在深入感悟柳树的不屈抗争精神的时候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孩子们走进柳树的内心,以“烈日炙烤着大地,厚实的土层渐渐裂出了缝……;刺骨的寒风割过人们的脸颊……;北风卷着漫天的飞雪呼啸而来……;一声惊雷在天空砸响,闪电从天幕劈下来……”为提示语,让孩子们抓住柳树的心理活动和动作展开深入描写。从孩子们描述中,我看到了“肆虐的风雨”,听到了“烈日、寒风、雷电的咆哮。”更看到了“柳树那挺了又挺的身姿”,更听到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呐喊”是呀,只要给孩子们一个机会,他们是会还我们一个惊喜的。
陈玲霞:《草原》一课教学时,在教师朗读课文时,要下载一段优美抒情的音乐作为背景。配乐朗诵,不仅让教师的范读更加有感染力,而且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熏陶。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语句我也利用多媒体凸显出来,让学生重点朗读,反复体会。并下载了相关图片作为背景,辅助学生加以理解。
胥亚芬:结合几位老师的发言,我觉得《草原》这篇课文的总体教学思路应该是: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美。
许高琴:《习作5》教学时应指导学生读懂例文《银杏》,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引起方面来写银杏的。让学生懂得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还不行,还要学会问、学会查找资料。同时指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查找有关资料,对这种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的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