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一年级数学 时间: 4月15日
备课组长: 袁 霞 记录人: 吴 洁
参与人员: 袁霞、 沈忠英 、吴洁、赵婷
中心发言人: 吴洁
研讨内容 认识人民币
研讨过程:
吴洁:
本单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了人民币及其单位和坦率,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大大拓宽学生所能解决的问题的范围,同时为四则计算的学习提供更多现实生动的素材;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认识其他常见的量积累学习经验。本单元内容大体分两段安排:第一段,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第二段,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在这两段之后还安排了一次综合练习。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经历认币、取币、换币、付币、找币待活动过程,初步认识水平商品的价格,初步理解购物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体会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购物或模拟购物等级活动中,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初步学会解决购物活动中的简单实际问题。这是因为购物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不仅会涉及不同面值人民币的识别,而且还会涉及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不同形式的攻取的数学活动,也会涉及不同单位人民币的换算。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既是攻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过程,也是应用知识、锻炼思维、培养能力的过程。
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主要有如下特点: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2、以购物为主线,帮助学生逐步积累解决简单问题的经验。
3、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
袁霞: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课前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准备必要的教具和学具。可以由教师准备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带来一些小面值人民币,以便有效组织课堂活动。二是要对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情况进行调查,弄清哪些方面是学生已经熟悉的,哪些方面还比较薄弱,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的重点,从而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2)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的机会,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认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3)要有机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方面的教育。
沈忠英:
例1的教学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激活经验。先出示第一幅场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到商场去什么?使学生想到“买东西要用人民币”。还可以再组织他们说一说自己曾经用过哪些面值的人民币,以唤起学生已有的认币经验。第二步:认识面值是1元、1角、1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可以先出示1元、1角、1分的人民币让学生辨认,并要求他们说说自己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辨认这些人民币的,在观察与交流中认识1元、1角、1分人民币的主要外部特征。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第三步,探索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对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不能采用灌输式教学,要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购物经验,逐步加以明确。
赵婷:
我觉得教学练习十这部分内容既要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又要适时地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加以指导,做到“扶、放”结合。第1、2两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思考的方法。第3题,要适当帮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由于每样商品只买1件,所以“30元够不够”,只要把一个篮球、一个乒乓球拍和一个羽毛球拍的价钱合起来就可以了。第四题,也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把10元钱用掉,可以购买同一种商品,也可以购买不同的商品;同一种商品可以买一件,也可以几件,此外,对每个学生来说,只要能给出一种符合要求的购物方案就可以了,但可以通过交流使不同方案有所认识,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