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集体备课
发布时间:2015-03-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二年级数学               时间:        35                

备课组长:           吴洁          记录人:    吴洁            

参与人员:     李小妹、 杨晓燕  、吴洁、赵婷                                        

中心发言人:     吴洁               

研讨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等                                           

研讨过程:  

赵婷: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认识方向,认识万以内的数,分米和毫米,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以及期末复习共九个单元的内容。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认识万以内的数和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了加强万以内数的教学,把千以内和万以内数的认识集中安排在一个单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以及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三位数的加、减法主要包括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万以内数的认识;    

2.有余数除法;    

3.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能正确解答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能口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或几十,能认识约等号,能在算盘上表示出万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60分、1=60秒,能正确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    

4.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能正确口算;理解加、减法计算的算理,能正确地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认识角,了解直角、钝角、锐角,能正确识别直角、钝角、锐角。    

 7.认识分米和毫米等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    

 8.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分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主要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周进度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周进度表      2015.3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  

  

1.271.29  

1)有余数的除法       

           教科书第17  

其中补充拓展1课时  

  

1.302.2  

1)有余数的除法(2)练习一    2)时、分、秒   教科书第817  

其中补充拓展1课时  

  

3.33.9  

1)时、分、秒(2)时、分、秒(2)复习教科书第817  

            

   

  

3.103.16  

认识方向   

           教科书第1827  

其中拓展练习1课时  

  

3.173.23  

1)认识方向 (2)测定方向  

           教科书第1827  

其中补充拓展1课时,机动1课时  

  

3.243.30  

认识万以内的数    教科书第2851  

   

   

  

3.31.4.6  

认识万以内的数  

   

教科书第2851  

   

机动1课时  

( 45日 清明节)  

  

4.74.13  

认识万以内的数    教科书第2851  

   

机动1课时  

  

4.144.20  

认识万以内的数  1)复习   2)检测  

其中补充拓展1课时,机动1课时  

  

4.214.27  

1)复习       

2)第四单元综合练习2课时 (3)段考  

           

机动1课时  

十一  

4.285.4  

1)分米与毫米  

教科书第5258  

   

机动1课时( 53日 因51  

日而公休)  

十二  

5.55.11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科书第5983  

   

机动1课时  

十三  

5.125.18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科书第5983  

   

其中补充练习1课时,机动1课时  

十四  

5.195.25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科书第5983  

   

机动1课时  

十五  

5.266.1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科书第5983  

   

( 61日 儿童节)  

十六  

6.26.8  

角的初步认识    了解你的朋友  

教科书第8489  

   

其中补充练习1课时,机动1课时  

十七  

6.96.15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科书第8489  

( 62日 端午节)  

十八  

6.166.22  

1)综合练习    

2)期末检测  

   

十九  

6.236.29  

1)综合练习    

2)期末检测  

   

二十  

6.307.10.  

1)综合练习    

2)期末考试  

   

另外,今天我们再讨论一下第一单元的教学。    

赵婷: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人们进行除法计算,或是没有余数,或者有余数。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而且,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例1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例3除法的竖式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练习一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一些概念知识,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有余数除法知识和计算方法是教学重点,求商又是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仍然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计算,学生已经具有的除法概念在有余数除法里会继续应用并得到加强。由于除法概念并没有新的教学内容,所以教材把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教学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不另外编排例题。但是,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在实际问题里表示不同的意思,使用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这构成了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杨晓燕:教材把解决有余数实际问题的教学贯穿于整个单元,设计成两个层次:一是根据平均分物体的情境图,写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从图画里看出商和余数;二是列出除法算式,笔算有余数除法,得出实际问题的答案。    

第一层次的内容主要安排在配合例1与例2的“想想做做”中。其中第23题都是看图写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让学生联系原有的除法概念,体会“14朵花,每个花瓶插4朵,求插了几瓶、还剩几朵”,以及“14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朵、还剩几朵”仍然是平均分的问题,仍然用除法计算。只是现在的平均分有剩余,现在的除法有余数。    

第二层次的内容主要安排在配合例3的“想想做做”的第45题和练习一第56题。学生需要从图画情境里或文字叙述的题目里,找到把总数量平均分的数量关系,列出除法算式,笔算出商和余数;要体会所求的商是什么数量、余数是什么数量,为它们选择适当的单位。在这里,找到平均分的数量关系是列出除法算式的前提,而体会商和余数的具体含义是正确写出单位名称的关键。    

第三层次是练习一的第9~11题,重点引导学生灵活选择算法、灵活处理余数。做一个灯笼用4张纸,30张纸够不够做8个灯笼?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解答,也可以用乘法解答。45个皮球,每6个装一盒,全部装进盒中至少要多少个盒子?5元钱买每支6角的铅笔,最多买几支?这两个问题都需要联系实际,或是去掉余数,商增加1,或是去掉余数,商不变。这里虽然涉及到“进1”或“去尾”的数学方法,但只是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经验的具体处理,不是教学“进1”法和“去尾”法。要允许部分缺少生活经验的学生,在以后的解题中,慢慢地体会并掌握处理余数的方法。    

李小妹: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教材为学生设计的学习线索是:接受并理解教材所作的示范→模仿教材写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1) 作出示范。    

教材从学生操作以后所填写的表格里,提取“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3人,还剩1支”这个事实,写出除法算式“10÷3=3(人)……1(支)”,指出算式里的“1”是“余数”。    

教学时需要带领学生了解算式中每一个数、每一个符号的具体意思,整体理解算式的含义,体会这道算式比表内除法多了“余数”,这是由于平均分东西没有全部分完所造成的,从而知道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2) 模仿中体验。    

教材要求学生根据“10支铅笔,每人分4支,可以分给2人,还剩2支”这个事实,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初步学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学生需要模仿上面已经写出的有余数除法算式来写,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商的含义与表内除法一致,只是多了“余数”,学会在算式里表示余数的方法,感受有余数除法和表内除法的不同。    

“余数都比除数小”使有余数除法的结果唯一。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应该理解除数和余数之间的这种关系。    

“余数都比除数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规律,学生理解这个规律会有一些困难,他们需要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经历感性认识上升成理性认识的过程。    

2教学“余数都比除数小”,安排学生进行摆正方形的活动。创设的活动情境是:摆1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用8根小棒,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学生遵照教材的安排,依次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并不困难。他们根据摆的结果,也能在教材上填写表示各次操作过程的除法算式,以及反映各次操作结果的表格。这就丰富了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① 用12根小棒或16根小棒摆正方形,小棒正好用完,没有剩余;用131415根小棒摆正方形,都有剩余的小棒,为什么剩下的小棒根数分别是1根、2根、3根?    

② 用12131415根小棒都是摆成3个正方形,用16根小棒摆成4个正方形,为什么多了1个正方形?    

③ 如果用17181920根小棒摆正方形,余数可能超过3吗?    

随着学生想明白这些问题,他们就理解了这里的余数只能是123的道理。这样,“余数都比除数小”就不再是一个生硬的、机械记忆的知识,而是意义体验的一个数学规律。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