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四年级数学第三次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发布时间:2013-11-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钱岳新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  时间:   2013109    

教研组长:        董美玉         记录人:      钱岳新    

参与人员:  董美玉          陶云龙    钱岳新   赵敏杰    

中心发言人:   钱岳新    

研讨内容    角的度量、混合运算                                                  

研讨过程:(宋体 四号  20   

    一、钱岳新(主备人员发言)  

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角的认识、量角、画角知识,是建立在二年级线段的认识、角的初步认识基础上的。通过往年的教学实践,本单元教学因为涉及学生的动手操作,特别是钝角的画与量,更是教学的重灾区,所以本单元的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操作与实践,练习与巩固。强化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特别要关注原来作业速度慢、 理解能力低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特别关注、特别帮助、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量角的方法与技能。  

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是建立在分步计算二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多样化,提炼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而确立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得出有乘除和加减混合的算式中,要先做乘除再加减。通过往年的教学实践,本单元教学学生的开始掌握较快,但不要过几天,就很快错误百出,所以本单元的教学,要经常进行练习与巩固,从而形成熟练技能。  

角的度量单元的教学,首先教学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教学、再教学用量角器量角、最后教学用量角器画角等;通过练习课内容的教学,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安排,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因此,各个教学环节要紧扣其中的教学内涵。  

第一教时重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射线、直线及相互间的联系,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第二教时重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认识角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的愿望,进而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第三教时重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测量角的大小的基本方法以及量角器的使用。  

第四教时重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加深对锐角、直角、钝角的认识,认识平角和周角,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第五教时重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角的分类方法  

第六教时重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和联系,熟悉各自的特点2、熟悉掌握角的测量方法以及角的分类。3、通过折纸,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七教时重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参与探索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物体滚得最远的实验活动,进行收集整理数据、求平均数、角的测量等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综合应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混合运算的教学先教学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再教学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最教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从而体会和掌握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计算算理与法则,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教时重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3、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4、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帮助下,积极参与探索算法的过程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第二教时重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脱式计算,并进一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三教时重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第四教时重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第五教时重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通过练习,更加熟练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学生在将所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数学的解题思维,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第六教时重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通过练习,更加熟练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学生在将所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数学的解题思维,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董美玉:角的教学看似简单,但就是有部分学生就是学不会,量角和画角时,明明要求的是锐角,他会量、画成一个钝角,明明是一个钝角,他又会形成是锐角,只有多加练习,悉心指导,才能让学生掌握好。  

     混合运算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刚开始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形式,很多学生会写成两头有等于的形式,还有的学生会随意调换前后二个数的位置等错误,再加上许多学生对于简单的口算不熟练、不正确等。因此,这单元知识的教学还是比较麻烦的。这单元不但有混合运算,还有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进一步掌握,分析法、综合法的训练始终是四年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红:“角”这一单元十属于空间与图形测量中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我在教学时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如手电筒的光线,探照灯等)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同时,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通过从一点画射线、直线可以画多少条,过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测量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操作活动来发现一些数学规律,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混合运算”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在本单元教学时,我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在教学运算顺序的同时,教学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在列两步计算问题的综合算式时,引导学生进一步在头脑中把两个简单问题和算式组织在一起,学生的思维在“组织在一起”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作业过程中,学生列综合算式时经常会漏掉小括号的添加,部分学生计算基础不扎实,计算上错误较多,这需要时间,多练习,多巩固,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陶云龙:角这一单元是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几何形体知识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认识三角形等图形知识以及进一步了解其它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讲角的度量首先引入量角器,指出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再把平角平均分成180份,说明1度的角有多大,并配以1度角的直观表象。再介绍量角的的三步方法,要做到点重合,再做到边重合,最后从0度读出角的度数。然后学习角的分类,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以及发展空间观念,都十分重要。  

混合运算是第三单元,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突出运算顺序形成过程的层次性,四则运算的掌握 ,学生具备一定的分类统计能力和推理能力,不仅能够掌握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与计算,还要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赵敏杰:1、教学角的度量时,先要说明量角的大小也要有度量的工具,即量角器。还要确定计量角的单位,说明它的单位是度。然后可以拿出较大的半圆,实际分成了180 等份,说明1 份是1 度,用符号“°”表示。并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示。同时教师在演示用量角器上标出1°角,帮助学生建立 1°的角的实际大小的表象。然后让学生拿出量角器来,观察它的构造,看看它上面的刻度和数字。在演示用量角器量角时,可按照书上叙述的方法进行。由于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读出量得的度数。关键是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使角的第一条边与零刻度线重合,0°在哪个圈上,就在那个圈上找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一边演示一边让学生对着书上的角用量角器测量。  

    2、教学角的分类时,可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书上的步骤对折,再对折。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让学生量一量这个直角有多少度。从而得出直角是90°。然后再把折好的纸打开一折,提出书上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它的度数是180°,再让学生指指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在哪里,使学生看到角的顶点没有变动,而它的两条边是在一条直线上。然后概括出平角的定义。还可以让学生用硬纸条做一个活动的角,使一个硬纸条旋转形成一个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然后让学生说出1 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教学锐角、钝角时,使用活动的角来演示。使学生明确锐角和钝角的范围。小于90°的角是锐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是钝角。角的符号用“”表示。  

    3、教学混合运算关键还是要掌握运算顺序,学生细心计算,提高正确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