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六 时间: 2015.4 .7
备课组长: 吴艳 记录人: 李向红
参与人员: 吴艳、董美玉、吴琴芳、叶小东、李向红
中心发言人: 李向红
研讨内容 总复习
研讨过程:(宋体 四号 20磅 )
李向红:与实验教材相比,总复习这单元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数与代数”部分,具体有以下三点变化:第一,把“数的认识”的复习分两段安排,先复习整数和小数,再复习分数和百分数。以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识结构。二是增设“量与计量”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常用的质量、时间和人民币单位进行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相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单位换算的基本思路。三是专门安排“解决问题策略”的复习,引导学生对学过的解题策略进行系统整理,并通过适量的练习,进一步体验相关的解决问题策略,以提高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本单元全面、系统地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数学知识,内容很多。仍然分四个领域编排,每个领域又分成若干段,有利于突出各段的复习重点,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重要的思想方法。复习每段的知识,设计了两个栏目。先是“整理与反思”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这段里的主要知识内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优化、完善认知结构;然后是“练习与实践”,安排一些习题让学生解答,更好地掌握、应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个栏目既是教材的编写设计,也是复习的主要活动。所以我们要根据教材的变化、抓住相应的重点与难点,有的放矢的进行全面复习。
吴艳:结合具体素材读、写多位数,改变数的计数单位,求近似数。P70第8题把读多位数、改变多位数的计数单位、求多位数的近似数以及比较多位数的大小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数的意义。读多位数一定要引导学生先分级,还要遵循读数的规则,尤其是数里的0的读法规定。改变多位数的计数单位与求多位数的近似数能方便应用和表示,改变计数单位没有改变数的大小,求近似数一般使用四舍五入法。比较数的大小可以凭数感,也可以分析数的组成,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些。
董美玉:“数的运算”复习四则计算的意义和算法,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在整理笔算方法的同时,我们应重视口算和估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思路。要引导学生主动采用简便运算。运算律是加法、乘法的固有规律,应用运算律改变了原来的运算顺序,在特殊条件下能使计算简便。先复习运算顺序,再复习运算律,要深入理解运算律的内容和作用,把握简便运算的条件与时机。
吴琴芳: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有四、五年级教学的,多数是六年级教学的。我感觉复习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数量关系,突出解题思路。挖掘条件间的联系,进行信息的再加工;沟通未知与已知的联系,规划解题的步骤。充分利用分数、百分数的概念进行推理,充分利用题组体会不同问题的内在联系。
叶小东:“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三段编排,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按线—角—形—体的顺序整理知识,把形、体的特征与求积计算结合复习。2.“图形与变换”复习轴对称图形,图形平移、旋转,图形放大、缩小。3.“图形与位置”复习常用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对于一些思维能力差的学生,这部分内容是个难点,可以利用实体模型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李向红:本册教材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十分重视以问题为先导,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提升数学能力和素养。为了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材适当安排了一些“长作业”,组织学生利用一段较长的时间完成一项专题活动,以获得更丰富的经验积累。总得来说,总复习之前应了解学生的认知难点与盲点,然后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