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节文化内涵很深的课,需要老师掌握很多知识,但又不能讲的太深,知识点要点到为止,引起学生的兴趣即可。六年级学生有些读过很多课外书,在同他们的交流中可以看出来。但怎样把这些艰深的知识串起来,让他们感兴趣并且能够跟着老师走进课堂情境中去是个难点。虽然很多大人目前因为追逐利益的巨大诱惑,对石头产生了极大的热情,但毕竟一堂讲述冷冰冰石头的课,想让小学生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因为这节课既不讲石头的市场,也不讲石头的鉴赏,讲的是石头的文化,很深奥的不易用语言表述清楚的玄之又玄的文化。
这节课讲多了会味同嚼蜡,讲少了体现不出石头文化的博大;讲直白了会枯燥无味,讲卡通了会搞笑翻场,不伦不类,显得不深沉不厚重,没有文化底蕴。这堂课的风格是要把握住尺度,深入浅出,实物图片相结合,最好有点视频,讲述生动鲜活,寓教于乐,深情悠远,耐人寻味,讲出文化的深度。
本课安排了如下几个兴趣点给学生提神激趣:
1. 猜测石头的别名:会让学生感到有挑战有趣,学生喜欢猜测的题目类型。
2. 讲石器时代时,讲到远古男性拿石头或斧头显示男性威严,发展到古代手拿宝剑或腰挎宝剑显示男性威严,图文并茂,加上讲解,学生会感到有趣,有的学生忍俊不禁。
3. 唐代石人的秘密和智利复活节岛巨石人像的作用猜测,都会让学生感到有趣。
4. 在石头上作画,也是学生以前从未尝试过的,以石代纸,这种绘画形式对学生也有一定吸引力。
5. 因石想象环节的设计,会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同一块石头的同一面让不同学生来想可以画成什么,同一块石头的另一面让不同学生来想可以画成什么,同一块石头再换一面让不同学生来想可以画成什么,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画的念头。六年级学往往由于整天埋头于书本学习,很多时候想象力已经成了奢侈品,用生动形象的石头来激发想象,换一下头脑,让学生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事实证明,学生的想象力一旦被激发是很惊人的,学生也很乐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传达交流给大家的。老师的作用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潜力,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的展示欲望得到满足,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这是看似枯燥的一节课,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有些艰涩,不易引起兴趣,但是在波澜不兴的表面,学生潜意识中的创造性思维已经被激发,对于石头文化的意识已经萌芽,今天老师种下的只是一颗种子,谁也不知道哪天会在哪个学生的身上开花。
枯燥的课要在设计上动脑筋,设计好了也会吸引学生喜欢的。本课的课堂就经历了一个学生刚开始紧张不感兴趣,到后来接受石文化,并且很多同学点头表示接受石文化的过程。这是一节绝对真实的课,学生的真实心路历程的变化是这一节课的看点,看着学生由对石头漠然的表情到最后接受它,真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