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五年级校本教材教学设计(六~十单元)
发布时间:2014-04-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第六单元 江南水乡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忆江南》,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体悟诗中作者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江南》《感受江南》《醒了,小街》《江南的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四、继续有感情地朗读《江南》《感受江南》《醒了,小街》《江南的雨》。  

五、总结。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        

 

  

     第七单元   论语四章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能借助译文理解课文。   

2.能够总结出课文中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态度,能当堂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字词。   

根据注释准确翻译并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  

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    

第三步:读课文,测背诵效果   

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   

一、        走近孔子   

    绍孔子及其《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二、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好语气   

读好语气:教师范读,让学生试读,要求读出语气舒缓,读出韵味。  

三、定标——当堂背诵全文。   

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   

方法一:译文背诵法   

1. 译读课文——同桌讨论,翻译。  

 要求: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译读全文。   

2. 根据学生翻译情况,对照译文,指导学生背诵。   

方法二:交错背诵法   

1. 教师背上句,学生背下句或学生背上句,教师背下句。  

2. 男生背上句,女生背下句或女生背上句,男生背下句。   

3. 同桌相互背诵。   

第三步:读课文,测背诵效果   

   

学生选用一种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背诵——单独抽背——教师评价——全班齐背。

  

四、小结: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定会灵活掌握各种背诵方法,提高背诵效率。同时,老师也希望大家在将孔子教育教育学生的学习方法、生活态度深入结合到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开创美好的人生。下面,让我们在齐声背诵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吧!   

   

     第八单元  走近毛泽东  

教学目标:   

1、感受诗词的意境美,提高欣赏能力。   

2、领会作者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就再一起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领略一下毛泽东诗词的风采。  

    1935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在黄河边视察地形时,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此词。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 十月七日 ,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二、整体感知:   

放录音,学生听读,正音、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初步体会词的意境  

出示幻灯片   

()、给加线字注音:   

①分(fèn)外妖娆(ráo   ②逊(xùn  ③成吉思汗(hán   

④数( shǔ )风流人物      ⑤还看今朝(zhāo  

()、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人物——         折腰——         

 ()、分析重、难点:   

 1、 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在上下两阕之间有一过渡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这一过渡句。(学生作答)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那祖国江山有哪些可赞之景呢? (讨论交流)  

明确:望字领起下文,从“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是望字统领。   

 “望”到了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景观。   

(让学生思考、交流: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指导:长城内外,长城东西走向,长城内外实指长城南北。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实指黄河的上游、下游。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以动写静,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   

4、以上景物确实很美,有没有更美的呢?   

明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须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那么现在天还没有晴,晴之景应该是想到的,也就是说这一部分是虚写。现在我们就看一下天晴后的景色,。   

(放幻灯片,让学生看图想像、交流,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   

 小结:上阕写北方的雪景,作者先写眼前的实景,再写想象的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江山如此多娇。  

5、学生齐读上阕  

6、下阕如何写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的意思为鞠躬、倾倒,哪些英雄为之折腰呢?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们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战功赫赫。   

7、对他们,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惜什么呢?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8、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为引出下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至此,我们回头看“问苍茫大地,谁住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么。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学生齐读下阕一遍   

 四、 梳理巩固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五、学习本单元其它几首毛泽东的诗词,注意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毛泽东的思想发展规迹。  

1、《六言诗  给彭德怀同志》2、《蝶恋花  答李淑一》3、《采桑子重阳》  

六、分组合作诵读这几首诗词  

  

    第九单元  植物品格  

教学内容: 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校本教材《美文诵读》P40-44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感受到作者对梅、兰、竹、菊、松的喜爱和赞美,培养学生喜爱植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首先让我们一起吟诵古诗。(五首)  

2、老师也忍不住也来背几句,我们来对诗好吗?(开火车)  

3、接下来朗诵现代诗《谢谢你,老师 《望月 沁园春 雪》。(配乐)  

4、今天我们学习第九单元的植物品格,出示(梅兰竹菊)屏风图,(板书:梅兰竹菊)在这四种植物中,你喜欢哪种植物?为什么?(事先收集资料,学生交流)  

二、理解含义  

1、这四种植物有个雅称,你们知道吗?(四君子),说到君子,你们知道吗?(出示有关句子齐读。)怎样的人称为君子?为什么把它们称为四君子呢?(交流时相机进行贴纸)  

2、老师归纳四君子的含义、品格。(图片出示)  

梅兰竹菊号称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并非徒有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色:   

梅,傲霜斗雪, 毫不畏惧 。  

兰,幽香清远, 高雅脱俗 。  

竹,从容淡定, 坚韧不拔  

菊,不畏严霜, 坚强不屈。  

所以,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下面我们就来学 习四 君子的有关诗文:《红梅赞》《幽兰》、《竹石》《咏菊》。把书翻到40页。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自学要求。  

   

三、学习诗歌  

出示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诗文,利用译文理解诗意,想一想:诗中哪些诗句让你感受到它们君子的品格?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熟读成诵。(先自读,再小组交流)  

1、学生交流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  

3、相机进行指导朗读。  

评价朗读预设:  

红梅赞:(1)“何所惧”读出了梅花的(不畏严寒、毫不畏惧)或凌寒怒放的君子的品格。  

(2)你们小组合作得很好,读出了梅花那经霜傲雪、凌寒留香的独特个性,(个人读、小组读、齐读)  

幽兰:(1)我仿佛闻到了兰花的清香淡雅,沁人肺腑。(2)看到了兰花临风摇曳,婀娜多姿,真美。(3)从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兰花那高雅脱俗的品质,不愧有“空谷佳人”的美誉。(指名读、女生读、齐读)  

竹石:(1)“坚劲”一词读出了竹子的坚韧不拔、顽强的生命力。(2)如果能把竹子坚强不屈的品格再突出些会更好。(指名读、 男生读 、齐读)  

咏菊:(1)深秋季节,百卉凋零,唯有菊花霜中争艳。这就是不畏严霜,坚强不屈的菊 花的 君子品格。  

 (2)我感受到了菊花的香气冲天、金甲满城,真是色味俱全。  

四、总结特点  

今天我们学习了植物中的四君子,知道了这些植物都具有人一样的品格。此时此刻,你想起了哪些人?(学生交流……)  

指出江姐江竹筠就是其中的一位,红梅赞表面上是赞颂的梅花,其实就是歌颂坚贞不屈的江姐。在狱中,面对叛徒的无耻出卖和敌人的威逼利诱, 江姐就像是一位通身透明的光明使者, 不畏敌人的严刑拷打, 不怕手指被钉竹签的残酷折磨, 仍然坚贞不屈, 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斗争。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时年仅29岁,,她用铿锵的誓言和沸腾的热血谱写了中国共产党人生命的辉煌,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 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听这首歌。(听歌曲)  

  五、总结全课,诵读展示。  

六、作业:  

从古至今,四君子都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涌现出大量的赞颂四君子的诗篇。(机动,有时间进行拓展,诵读一些课外的诗文)。像四君子一样来形容植物的雅称还有 “岁寒三友”,你知道“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吗?(松、竹、梅)课后我们自学一首有关松树的诗。(出示诗歌 )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自由朗读,理解诗意,品味特点,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梅:傲霜斗雪, 毫不畏惧 。  

植物品格       兰:幽香清远, 高雅脱俗 。     

竹:从容淡定, 坚韧不拔  

菊:不畏严霜, 坚强不屈。  

   

 

 

     第十单元 雪花飘飘  

教学内容: 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校本教材《美文诵读》P4550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感受到大自然中雪的美景,体会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从而更加喜爱雪以及美丽的大自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喜欢下雪吗?为什么?(学生交流)  

2、说到雪,你会想起哪些描写学得的四字词语和诗句?(学生交流,并出示有关的词语和诗句,学生齐读)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雪花飘飘”的诗文(板书)  

二、初读诗文  

出示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诗文,划出你最喜欢的诗句,想一想: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说说自己的体会。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熟读成诵。(先自读,再小组交流)  

三、再读诗文  

1、学生交流  

2、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相结合。  

3、相机进行指导朗读。  

四、这么美的文字想不想背下来呢?学生选择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自由背诵。  

五、指名背诵  

六、总结全课,诵读展示。(配乐)  

七、听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  

八、作业:  

背诵喜欢的诗句、段落、诗文  

板书设计:  

雪花飘飘   瑞雪兆丰年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