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二年级校本教材教学设计(六~十单元)
发布时间:2014-04-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第六单元 秋天的落叶一片一片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悟诗歌内涵,体会诗意。  

3、感受秋天是个美丽、丰收的季节。  

一、谈话导入  

师:炎热夏天过去了,凉爽的秋天来到了,秋姑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秋天的诗《秋姑娘》。  

二、学习新诗《秋姑娘》  

1、自由读诗。  

2、教师引读,师生合作读,小组合作读,表演读。  

3、欣赏关于秋天美景的图片,感悟秋天的色彩斑斓。  

过渡:小朋友,你们收到过信吗?今天呀,秋天给大家写了一封信,大家想不想一起看一看呢?  

二、学习新诗《秋天的信》  

1、教师范读《秋天的信》。  

2、自由诵读新诗。要求:放开声音,用你最好听的声音,读准每个字、每个词。  

3、多种形式诵读。  

4、孩子们,秋天用什么做的信纸呢?又是谁给大家送的信呢?  

5、指名朗读或者抽生领读。(变换多种形式朗读)  

三、迁移拓展。  

秋天还会给谁写信?信里会说些什么呢?小朋友们,你能模仿着说一说吗?  

秋天的信  

秋天要给大家写信  

用叶子当信纸  

让风当邮差  

偷懒的邮差  

每到一个地方  

就把信一抛  

有的信,(                      

有的信,(                      

有的信,(                       

池塘里,草丛中  

到处都有秋天的信  

动物们急忙准备过冬  

四、作业  

1、练习背诵《秋姑娘》和《秋天的信》  

2、课后诵读《秋思》、《秋火》、《丰收的童谣》。  

   

   

   

   

第七单元  家乡文化  

教学目标:  

1、熟读《民谣》、《拍拍手》、《雪堰方言一》、《雪堰方言二》、《谚语》。  

2、理解部分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教学《民谣》  

1、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  

3、指名读。  

4、重点指导“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寸光阴。”  

5、集体朗读。  

6、理解:《民谣》是对民国时期乡长、保长趁向农民派捐收税之机进行敲诈勒索的真实写照。  

二、教学《拍拍手》  

1、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  

3、指名读。  

4、集体朗读。  

5、表演朗读。  

三、教学《雪堰方言一》  

1、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  

3、指名读。  

4、、女生读前半部分,男生读后半部分。  

5、搭档配合上台表演。  

四、教学《雪堰方言二》  

1、自由朗读。  

2、同桌练习表演。  

3、女生读前半部分,男生读后半部分。  

4、、搭档配合上台表演。  

五、教学《谚语》  

1、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  

3、指名读。  

4、集体朗读。  

5、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第八单元  新年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3、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解题。  

1、同学们,再过一个多月我们就要放寒假了,在假期里我们要过一个最热闹、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2、回想一下,过春节时,我们都要做些什么呢?(是啊,春节可真热闹啊)你想知道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吗?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写的描写春节的古诗《元日》吧。(板书课题)  

4、“元日”的“元”你理解吗?老师查了字典,“元”有这几种解释,在这应该选哪一种?那么“元日”指的是哪一天呢?(对啊,它指的是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  

5、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读准古诗。  

1、同学们,古诗到底描绘了正月初一什么样的景象呢?赶紧打开书,自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自由读)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3、(你真不简单,把字音都读准了,特别是这几个字,你会读吗?指名读四个词语,然后一起来读一读。  

4、大家把字音都读准了,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5、同学们,我们 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这几个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吗?谁来说说。  

爆竹:就是鞭炮 瞧,图上的小朋友放的就是爆竹。  

屠苏:这就是屠苏草,在这里是指用屠苏草泡的酒。人们在除夕这天会将最新鲜的屠苏草浸入酒中,正月初一早上全家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据说喝了屠苏酒能保一年不生病。  

瞳瞳日:如果理解了,那就强调“你说的真好,它是日字旁,跟太阳有关”,就是指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如果不理解,就先引导 先看偏旁跟什么有关,它是指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出示图片)看,太阳渐渐升起来了,多么明亮。请你把它的意思写下来。  

桃符:其实“桃”和“符”指的是同一件东西,我们可以连起来用。大家见过吗,瞧这就是桃符。古人认为桃木是一种神木,可以避邪,所以每到 正月初一 ,人们便在桃木上刻上“神荼”、“郁垒”两个神灵的名字,挂在门旁,用来压邪,后来就指春联。  

     6、这首诗还有那些词语不明白,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读了诗后,你知道宋代人在过春节的时候要做哪些事吗?请你再好好读读古诗找一找,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你知道了吗?  

1    放爆竹 (板书)  

你怎么知道的?  

这一天到处是噼噼啪啪的爆竹声,这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似乎在告诉我们什么呢?(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来到了)你能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简洁的话,你说的真简洁,尤其是“一岁除”就是指一年过去了)是啊,这一刻是多么的热闹啊!你的心情如何?你能把这种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吗?  

他们还会干什么?  

2    喝屠苏酒 (板书)  

他们是怎么喝的?你能结合第二句诗来说说吗?  

(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品着这新年的第一口酒)有什么感觉?(很温暖)读诗。  

还有呢?  

3    贴春联  (板书)  

从哪里知道的。是啊,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换桃符的呢?  

你知道春节贴春联有什么含义吗?  

我们把三、四两句诗连起来读一读,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呢?(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普照着千家万户,人们把新的桃符换下了旧的桃符。)  

[同学们,古人在写诗时为了押韵,有时会将字序做颠倒,而我们现在在说的时候可以根据我们的语言习惯适当的调整。]谁能再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2、是啊,王安石的这首诗描绘了家家户户沐浴着和煦的春风,迎着新年的第一缕灿烂的阳光在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的景象,你能把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吗?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说。谁来说说?  

3、同学们,从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喜庆,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读一读。  

4、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四、拓展延伸。  

1、关于过年还有一个传说呢!(欣赏故事)  

2、读儿歌《大年初一扭一扭》,提问:过年前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元日》  

2、诵读诗歌。  

 第九单元   这个冬天很美  

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有关冬天的诗歌和古诗,背诵古诗《江雪》。  

2、理解诗歌和古诗的大意,教育学生喜爱大自然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雪人》。小朋友,喜欢下雪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单元《这个冬天很美》。  

二、新授。  

1、自由读《雪》、《冬爷爷捏红了弟弟的鼻子》、《江雪》、《家乡的冬》《冬天来啦》等美文。  

①指名朗读。  

②了解诗歌和古诗的大意。  

③讨论:弟弟的鼻子为什么红了?   

2、采用指名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等形式,指导练习朗读。  

3、齐背《江雪》  

三、总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组有关冬天的诗歌,关于冬天的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可以再找一些来读一读,下一节课请你来向大家介绍。  

   

               第十单元    风形影不离  

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有关风的诗歌和古诗,背诵古诗《风》。  

2、理解诗歌和古诗的大意,教育学生喜爱大自然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单元《风形影不离》。  

二、新授。  

1、自由读《风》、《风和小树》、《捉迷藏》、《别人谁都不晓得》《风·雨·阳光》等美文。  

①指名朗读。  

②了解诗歌和古诗的大意。  

③讨论:你喜欢这诗中的风吗?为什么?  

        雨、风和阳光,谁究竟做得对吗?鸟儿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2、采用指名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等形式,指导练习朗读。  

3、齐背《风》  

三、总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组有关风的诗歌和古诗,关于风的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可以再找一些来读一读。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