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三 时间: 2017.3.21
备课组长: 秦敏 记录人: 曹李娟
参与人员: 秦芳 王燕红 曹李娟 王玉梅 王广法 秦敏 薛晓霞 王祁秀
中心发言人: 王玉梅
研讨内容 三下语文第三单元
研讨过程:
王玉梅:第三单元共有《菩萨兵》、《李广射虎》、《少年王勃》、《大作家的小老师》四篇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这些课文有的反映了革命前辈的优秀品质;有的赞美了我国古代名将李广的高超武艺;有的赞扬古代少年王勃非凡的才华;还有的塑造了大作家萧伯纳的感人形象。尽管这四篇文章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在文章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
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这个写法上的特点,弄清文章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些是重点写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安排好叙述的顺序,抓住重点一段一段地进行描写。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读、复述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学会本单元40个生字,绿线内的29个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尽心尽力”的意思,并给用“尽心尽力”造句。
能力目标:1、通过认读、互读、组词、听写、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习作者按事情以展顺序写一件事的方法。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目标: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浓浓鱼水深情。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古诗中所包含着的对“飞将军”——李广高超武艺的赞美之情。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萧伯纳宽文的胸怀,教育学生学会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单元重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3、从人物对话中体会文章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单元难点:
1、复述故事。
2、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秦敏:《菩萨兵》这篇课文说的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藏族同胞居住地,由于藏胞对红军队伍的误解,朱德同志急藏胞之所急,带领着红军战士为藏胞春耕,最终得到了藏胞的一致好评,被藏胞称为“菩萨兵”。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已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所以,我们应让学生查阅有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资料,了解为什么红军会到藏民居住地区去,以及他们长征途中是如何的艰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红军”的形象有大致的把握,也为学生理解红军与藏民之间之所以能建立这种“鱼水情”做下了铺垫。
有了这些铺垫,针对这篇课文,朱德总司令的话语便是教学的重点了。我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了朱德同志与翻译的三次对话,理解朱德的“两急”:一急藏胞在山里怎么受得了?二急耽误了春耕怎么办?感受朱德同志对藏胞的关心。自己说说体会,充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另外,在文中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我还及时补充藏胞的信仰,让学生明白藏民大多数是信佛的,菩萨在佛教中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所以菩萨在藏民心中有着很神圣的地位,藏民把红军比作他们最崇敬的人,这是对红军最高的评价。补充了这些内容,学生理解藏胞称红军为“菩萨兵”更会水到渠成。
秦芳:这一课的课后习题4是联系课文,说说带点词句的意思,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会回答,我们应该让学生把回答写在书上,不一定要一模一样,但是要教学生用通顺的话语说出要点。
王广法:《李广射虎》是一篇“文包诗”,课文由唐朝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引出,介绍了“飞将军”李广,并由此描述了“李广射虎”的故事,赞美了“飞将军”李广的神勇无比。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置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1、诗文并茂,领悟意境,理解《塞下曲》及在文章中所蕴涵的意思。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感悟,鼓励个性化的阅读和表达。教学步骤可以是先由古诗《塞下曲》引出主人公李广将军,通过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对“飞将军”李广作简单介绍,初步形成李将军神勇无比、力大无穷的将军形象。再将古诗与课文三、四自然段内容结合,让学生掌握文包诗的特殊写作体裁和古诗所蕴涵在文章中的意思,激发学生对李广将军产生敬佩之情。
王燕红:这一课中,有一个知识点要教学:双引号的运用,可以把文中带有双引号的句子找出来,探究一下双引号的不同用法,文中有三种用法:引用古诗中出现的词,人们对李广特别的称呼,模拟事物发出的声音。
薛晓霞:《少年王勃》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主要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千古名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第一步,课题导入。抓住“少年”两个字,让学生说说题目为什么强调“少年”?然后简单交流王勃的资料。第二步,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检查时,可以设置闯关游戏,每一关都出示一个自然段,让学生朗读并适时理解词语。然后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如果有难度,可以出示一个填空,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地说出来。第三步,主要就是品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的2——4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王勃很有才气,是个奇才。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逐句学习。第二小节,提问:为什么大家都不敢答应?这部分没有写王勃,怎么看出王勃很有才气呢?第三小节,抓住“凝望”先理解词语,再问:王勃此时仅仅是在看江上秋景吗?来理解王勃是在边观察边思考。第四小节的第一句,通过小故事理解“胸有成竹”,再联系课文说说在这里指什么?然后指导读句子,读出王勃的信心。第四小节的后面部分,重点理解“文思如泉”“笔走如飞”,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一下王勃写文章时的情景来理解,然后指导朗读。下一句是结合动作理解“拍案叫绝”。接下来就重点解读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先让学生找一找文中描写诗句画面的内容,赏读迷人的秋景,并配乐朗读。然后结合画面,让学生说说看到的美景,品味佳句。
王祁秀:感谢薛主任讲得这么细致。
曹李娟:《大作家的小老师》这是一篇故事情节有趣、人物形象生动的课文。故事以人物间的对话为主,简短的对话传神的表现出小姑娘的天真和萧伯纳的严于律己。首先,抓住课题中的“大”和“小”引导学生设疑,然后着重进行了三个问题的教学,“大作家是谁?”“大作家的小老师是谁?”“为什么大作家称苏联小姑娘娜塔莎为老师?”抓住课文中的人物语言来品悟人物形象。值得分享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出乎预料”“为之一震”等词,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而“惊喜万分”一词,则是通过让学生拓展想想小女孩惊喜万分时会有怎样高兴的表现,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正因为理解好了这些重点词语,才能让学生准确地读懂课文,读好课文。
王玉梅:今天老师们研讨得非常热烈,具体到教学的过程,给年轻老师很好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