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三 时间: 2017.3.28
备课组长: 秦敏 记录人: 王玉梅
参与人员: 秦芳 王燕红 曹李娟 王玉梅 王广法 秦敏 薛晓霞 王祁秀
中心发言人: 曹李娟
研讨内容 三下语文第四单元
研讨过程:
曹李娟:各位老师,这次的业务学习时间我们主要是来讨论第四单元的教学。我先来谈谈关于这一单元的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共安排了《赶海》、《荷花》、《古诗两首》,还有《练习四》。这三篇课文有的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情怀;有的描写了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绝句》意境开阔,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写,折射出作者愉快的心情。尽管这四篇文章的内容虽不相同,但在文章所描绘的内容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写景抒情的文章。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习个性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在 童年的记忆里发生过的一些趣事。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5、学习文中抓住主要景物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在 童年的记忆里发生过的一些趣事。
教学难点:
1、学习抓住主要景物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秦芳:《赶海》这一课,叙述了作者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些趣事,抒发了热爱大海,难忘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全文的内容紧紧围绕“趣”和“乐”来展开,重点描写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等有趣的场景。课文行文流畅,内涵浅显明朗,字里行间充满活泼和真挚,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实际。分析通篇课文,寓意简明,可深挖的“点”不多,教学回旋余地相对较小,所以我觉得可以采用抓朗读训练学生语感,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描写的海边有趣的生活。
秦敏: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我们应立足于本课的“趣”,开动脑筋,设计多个环节,千方百计引导学生们读趣、找趣、说趣、品趣。首先播放《大海啊,故乡》这首旋律优美,意境深长的歌曲,动人的旋律回荡在教室,接着用优美的语言对大海的美景进行描述,唤起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和无限向往。在课文学习结束时,再次播放《大海啊,故乡》,让学生随着美妙音乐进入意境,再次回味赶海的乐趣。
课堂教学中创设阅读场境,可以引导学生体味赶海快乐。文中描写了追赶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几件趣事,我觉得可以采用“有扶有放”的教学方法,巧妙设计教学情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开动脑筋,让身心沉浸在作者文字所呈现的意境之中。
语文课上要有琅琅读书声。这里说的“充分地读”,并非是无目的、无要求的泛读,我们提倡的朗读是一个要求逐渐提高,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是指有理解、有体验、有感受、能传情达意,包含着读者以良好的基本功,对文本的思索与体验的朗读。
王广法:《赶海》学生大多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为了更加直观,我们也可以以学过的《美丽的南沙群岛》引入,首先引发学生对大海的美的印象,让学生知道,赶海是生活在海边的人常做的事,海水涨潮把许多鱼虾贝类带到沙滩上,退潮后人们便去捡拾,这就是赶海,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薛晓霞:本课有一个学习任务:体会叹词所表达的情趣,我觉得可以这样操作:
1.出示句子:(1)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2)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3)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4)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这4个句子中都有这样的词:嘿,哎,咦,哦。这些词表示感叹或者应答,就叫“叹词”。叹词在句子中能表达特别的情意。一起读一读,感受一下。作者就是借助这些叹词吧内心的惊喜、疑惑、好奇、恍然大悟等情意表达了出来。在朗读中,我们要注意体会这些叹词所蕴含的特定的情态、情意。
2.出示其他文章中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叹词表达的特殊情意、情趣、情态。
3.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叹词。根据上下文,体会情景,填上恰当的叹词。
语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回家当着爸爸或妈妈的面,大声说:“爸爸(妈妈),我爱你!” ,居然有这样的作业!大兵边走边琢磨着怎么完成这道题。 ,都男子汉大丈夫了,怎么说得出口哦!回家一看,爸爸正坐在沙发上看足球赛。大兵在边上看了一会儿,憋足了劲,走到爸爸身边说:“爸爸,我爱你。” ,爸爸愣了一下,瞪着眼睛问:“你没事吧?”大兵一肚子委屈, ,早知道就不说了,“是老师布置的作业!”“ ,早说啊?”爸爸 地大笑起来……
王玉梅:《荷花》写“我”清早去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所陶醉而浮想联翩,最好以播放荷花的录像片段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播放优美的音乐,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读,交流。另外,我想说的是课文中有两处可以抓住留白,指导想象说话对第二小节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可以进行写话练习设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机勃勃,充满灵气。第四小节中还有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可以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
王燕红: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课堂上应重视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这篇课文要求背诵,我们还应进行背诵指导。如第四自然段,可以采用诗意背诵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文章段落以诗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就像在背一首小诗一样,一定会兴趣盎然。
王祁秀:《古诗两首》的学习方式我想可不可以借助上学期的习作八《古诗研究报告》,先组织收集两首古诗的资料,了解古诗意思、写作背景等,然后重点学习。
曹李娟:王老师的想法很好,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王光法:“习作4”是看图作文,要求学生在阅读《乌鸦反哺》这篇例文的基础上,从后面的三幅图中任选一幅,展开想象,写一段话。这是学生在作文中初步写以对话为主的作文,所以,老师应该抓住这一点讲明:写对话,一是要写清楚说的什么;二是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而且还要重点强调,人物的对话一定要有意义。《乌鸦反哺》教育人要懂得感恩,此次习作也要倾向于这一点,引导学生写出具有赡养、关爱、回报等感恩之情的作文。
薛晓霞:练习四“处处留心”要求学生学会查词典并在实践中逐步养成习惯“练习”中的古诗相比于课文中的古诗,可以简化学习过程,初读扫清词语障碍,再读理解,最后背熟就可以了。
秦敏: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约请”,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弄清什么是“约请”,然后进行情景演练,师生及时评价、进步和完善。
曹李娟:今天我们就讨论到这,在平时教学的过程遇到问题我们再提出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