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三年级数学第二次集体备课
发布时间:2017-04-1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洁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时间:       2017.3.3            

备课组长:         吴洁           记录人:    秦晓霏            

参与人员:    夏正协  秦晓霏  赵婷  吴洁                                

中心发言人:  秦晓霏                 

研讨内容            千米和吨                              

研讨过程:

秦晓霏:

各位数学老师,今天的业务学习时间我们主要是来讨论第二单元的备课内容,千米和吨的认识。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认识并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千米有多长以及1吨有多重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1=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千米和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正确理解与千米、吨有关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相关的问题。

     3、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推算和实际调查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主要内容有:认识千米、认识吨。

     本单元共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分别是:
1:认识千米
2:认识吨

 重点是: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千米和吨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1=1000千克;结合生活经验和简单推算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和1吨的实际轻重。难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有多长的长度观念和1吨有多重的质量观念。

夏:在讨论1千米有多长时,先要让学生到操场上实际观察100米跑道的长度,也可让他们沿100米跑道走一走,并具体描述对100米实际长度的感受,由此跟学生讲: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即1000米=1千米。学生了解1千米的含义并初步感受1千米实际长短之后,可进一步联系学生比较熟悉且已经知道长度的一段路程,如一圈环形跑道的全长,从校门口到哪个商场的路程,两处公开建筑之间的距离,引导他们试着说说几个这样的长度大约是1千米,以丰富体验,促进相关长度观念的建立。

赵:教学吨时,除了教材提供的场景和图片上外,还可以联系学生周围的一些实例,如学校食堂运来的大米、面粉,超市里摆放的大宗货品,公路上行驶的大型卡车,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时,需要有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从而引出吨的认识。在学生具体感知1吨有多重时,可以事先准备一袋100千克的大米,让几个力气大的学生试着反这袋大米抬起来,初步感受100千克是很重的,再跟学生讲:像这样的10袋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从而帮助他们形象地认识吨,知道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并由此掌握吨与千克的进率。

秦:练习三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教材安排的练习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又十分关注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还注意到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调查和实际测量,进一步丰富对相关量的单位的体验,不断增强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吴: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进行评价,一要看他们是否知道千米和吨的含义。二要看他们是否清楚1千米的之实际长度以及1吨的实际轻重。三要看他们能否联系生活,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