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第四单元)
发布时间:2017-05-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芳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一年级                时间:    20174              

备课组长:      吴芳    记录人: 吕璟   

参与人员:    一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中心发言人:  蒋燕            

研讨内容      第四单元                                                           

研讨过程:  

许霞:《乌鸦喝水》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本文共三小节,分两课时完成。我上了第一课时,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和能力: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会写“办、法”两个字。2、过程和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课文。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利用现有的条件解决问题。我个人认为在实际操作中,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三点:1、步骤清晰。(读准字音——记字形——结合课文——理解字义——习字写字)。

2、课堂上渗透识字方法(做动作,加一加、减一减,加减混合等许多方法来解决生字。)。

3、注意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能力,用已有的方法识字。(自己说记字方法、组词、说句子)  

吴芳:《司马光》这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的一个故事,也是一篇非常重要的

讲读课文。课堂上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放结合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多种读法相结合,以“读”促“学”。  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诵,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文是一则故事因此全文要用讲故事的口吻进行朗读,特别是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中的停顿我采用一种朗读的方法:一是结合词句指导朗读如第三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有个小朋友爬上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就掉进大水缸里。”要求学生仔细听,注意老师读时哪个词音读得比较重,哪个地方虽没有标点也应略做停顿,再让学生反复练习,他们很快就体会了小朋友掉进水缸是因为“一不小心”。所以在读这个长句时,要读出对小朋友的担心及小朋友的顽皮。二是通过表演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描写小朋友和司马光不同的表现,在读时加上自己的动作,不但理解的快了、准子,而且读起来也更形象了。

二、激活表演欲,突破重点难点 为了能更生动形象演示课文内容,突破重点难点的学习,我们让学生们观看课件,在创设情境,让他们当堂表演,既锻炼了他们的表演,复述的能力,以加深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在表演过后,学生们还沉浸在砸缸救人的一刹那,去讨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将小朋友救出。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得出结论,司马光的办法最简单易行,明确了学生学习课文就是学习司马光遇事冷静沉着应对这一主题,由衷地对司马光起了敬意,情感得到了升华。这也是本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三、用“协作探究式”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 课文的分析理解都是在学生主动积极中自主探索完成的,教师只是领路人,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学生接受知识过程出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即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己阅读的习惯。总之,我觉得这样上课,学生爱学,人人动起来,人人参与,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

赵华:《司马光》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文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是重点。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司马光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对比的教学手段,效果还不错。

杨炳华:学习第二自然段,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哭 跑”展开想象,体会小朋友惊慌害怕的心理。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通过以下步骤来引导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勇敢、机智。先让学生找找写司马光的句子,找一找句子中哪些词语体现了司马光的勇敢、机智?抓住“没有慌”(没有慌张)明白司马光遇事沉着、勇敢,有救人的好方法。从“举、砸”俩动词明白司马光机智、果断。(“砸”是什么意思?怎样砸:举双手,对准了,要用力。砸:用沉重的东西对准物体撞击。——文中:司马光用大石头撞击水缸。使劲==用力怎么砸?——使劲,用了全身的力气。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砸破了这口大水缸。你能找出表示时间很短的一个词语吗?—几下子:没用多少次,表示很短的时间。)    

蒋燕:《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教学时,我紧扣“啊,华山真高啊!”这句话串讲课文,引导学生领悟华山的雄伟、壮丽和寇准的聪明、有才华。在教学中,充分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生动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除了、都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朵朵白云”,以及古诗中的“回首”等重点词语,反复朗读、品味,使学生从这些语言文字中感悟到“华山真高呀!”并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学生个个读得有滋有味,同时领略了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读书,自由思考,尽情表达。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引导学生理解“情不自禁”;重视学法指导,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重视思想教育,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诵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学习小寇准认真学习的态度……当学生把握不准时,我及时范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读得更精彩,更具韵味,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汪燕倩:这样的亲情,我们的课堂应是在反复引领孩子们入境入情地朗读对话中体悟,感受的过程;应抓住孩子的内心感受设计关键问题来引领思考中进行的。只有当孩子走进文本所表达的情境中去了,他们也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他们也就会有感而发了。当语境和孩子的生活对接时我们老师需要的只是充分利用生成的资源将课堂引入和谐的境界。为此,我以为本课一抓学生的疑惑,疑中激趣,步入孩子的生活体验;二抓对话朗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中揣摩人物内心感受,将对话读好,读出孩子应的亲情感悟来。

  

王凌燕:本文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写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连忙赶回故乡探望。第二自然段是写陈毅母子之间的对话。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描绘了陈毅元帅看望母亲的情景,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叶春霞:本文充满了陈毅和母亲之间真挚的情感。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这种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抓住“赶”字,体会陈毅急于见到母亲的迫切心情。第二自然段,先写陈毅询问病情。要抓住“一……就……”、“拉着”、“细心地询问”,体会陈毅对母亲病情深深的关切。再写陈毅为母亲洗衣服,要抓住“打来”、“一边……一边”体会出陈毅对母亲的一片孝心。第三自然段,写陈毅和母亲的对话,读母亲的话,要抓住“也……还……”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心和委婉的谢意。陈毅的话发自肺腑、情真意切。朗读时要抓住“别这么说”、“不知道”、“多少次”、“应该”等词,体会出母亲的养育之情,感受到陈毅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可通过观察两幅插图,分角色朗读课文等来仔细体会字里行间的母子亲情,感受陈毅元帅真诚的孝心和博大的情怀。  

许霞:《好学的爸爸》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讲的是爸爸勤奋学习电脑,成为电脑高手。全文共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爸爸每天吃完饭就夹着包去“充电”。第二至四自然段讲爸爸参加业余电脑培训班学习。第五六小节写爸爸帮我从电脑上查找资料。第七自然段讲爸爸成了电脑高手。课文配有一副插图,与课文内容相符,形象地表达了爸爸操作电脑时与自己女儿对话的情景,用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科学,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富有童趣。  

杨玉静:本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事。全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邓小平爷爷从小就能写一手好字,第二自然段具体写邓小平爷爷从小怎样练字和所取得的成绩。教学的重点是第二自然段。课文配有插图,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充分利用插图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文中有些句子太长,学生不能很容易就读通顺,教师要认教读并做出示范。要通过反复指导朗读,体会重点词语,看课文插图,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对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要求不宜太高,应重点落在读好句子和语句的重点词语上。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时,可提示学生叙述顺序:先生的要求→邓小平的做法→母亲的心情。按这样的顺序练习背诵就容易多了。小字头和前面所学的学字头容易混,写时注意竖下没有钩,左边是点,右边是撇,次偏旁多在上下结构字上部。

姚玲:《月亮与云彩》一课主要写的是一个晚上,几个小朋友看见月亮在云中穿行,争论究竟是月亮还是云彩跑得快的事。而李小文用在树杈里看月亮的办法,证明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就会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就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这堂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出示、视频演示、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的解决课文难点。如“穿行”一词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理解起来很有难度,我通过演一演的形式,演示月亮穿行的过程。学生在表演和观看的过程中自然就明白了穿行的意思,然后我再说出词义加深学生对该词的理解。通过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难点什么是参照物,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出云彩比月亮跑得快。接着,学生通过自读、分角色朗读对话、男女生赛读等形式在读读悟悟中知道怎样看出是云彩走得快,而不是月亮走得快,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李小文是通过认真观察,从而发现事实真相的。懂得应向李小文学习,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采取一定办法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最后,字词教学比较细致扎实。指导书写“亮”,不仅要写对,还要写好看。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