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雪堰中心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集体研讨(八)
发布时间:2017-05-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秦敏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时间:       2017.5.22         

备课组长:         秦敏            记录人:   王燕红         

参与人员: 秦芳  王燕红  曹李娟  王玉梅  王广法  秦敏  薛晓霞  王祁秀 

中心发言人:       王祁秀        

研讨内容            三下语文第八单元                                

研讨过程:

王祁秀:我先来谈谈关于第八单元的单元教材基本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安排了《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三篇课文,还有一次习作和一组练习。本组课文形式多样, 有寓言故事, 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它们有一个共同点: 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所说明的道理,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在哲理思辨中启迪学生的智慧。但这三篇课文又能张扬它们的个性:文章的体裁不同,分别有寓言、民间传说、记叙文;语言表达方式上也各有特色:《寓言两则》通过精炼、生动的语言阐述故事,《争论的故事》则把师生间的对话纳入故事中,从而引发深思,而《剪枝的学问》则抓住小作者心情变化为线索,详细叙述故事的经过。当然这些课文除了故事性强,文中还有许多贴切的词、生动的句、鲜活的段落,值得学生细细地品读,感悟。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些故事。

2、学会本单元33个生字,其中6个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4、领会争论故事中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5、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6、能根据自己的认识,选用合适的图画,编一个童话故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及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叙述清楚。

秦敏:我先来说说24课,这篇课文有两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燕二》,主要讲了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壳钳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

寓言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对寓言故事的解读,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两则寓言故事浅显易懂,对于已经具备了一定阅读能力的三年级孩子来说,仅仅从语言和情节上来理解并不是难事。但想要让孩子通过自己读书就能真正理解简单的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也并非易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除了充分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理解寓意外,还通过想象、说话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学习活动,理解重点词语,充分挖掘课文隐含的人文价值,创设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在反复诵读及想象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王燕红:学完了这两则寓言,可以让学生积累运用,这个在考试时也经常考,应该让每个学生积累。1、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掩耳盗铃  守株待兔  惊弓之鸟  狐假虎威等,这个在练习上也会有,学生也很喜欢这样的故事,学生看了故事对这个成语也会有更深的理解,便于记忆。2、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草木皆兵  纸上谈兵  负荆请罪  三顾茅庐3、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开天辟地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女娲补天

秦芳:老师说的这一点很好,可以建议孩子看成语故事。我来说说《争论的故事》,这篇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兄弟俩争论的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说明做事应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贴误时机,一事无成。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可惜这时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写盛老师讲故事。故事讲的是兄弟两看见大雁不去射,反而争论如何吃大雁,还跑到村里去找人评理,哥哥说要把大雁煮了吃,他认为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味道,弟弟说要把大雁烤了吃。他认为烤了吃,皮香肉嫩,味道鲜美。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他们跑去找村里人评理。大家建议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只可惜这时大雁早已飞走了,煮、烤都不可能。

第二部(从“故事讲完了”到结束)主要写同学们交流感想。通过学生之口来告诉我们这个故事的道理: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不要因为没有意义的争论浪费时间。

全文主要是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增强了故事的紧凑性、可读性。文章的说理方法也十分巧妙:一是在叙事中寓理,兄弟俩因“争论”而错过射大雁的时机;二是借学生之口说理,同学们紧扣故事中心内容,各抒己见,说出故事蕴含的道理,易使学生产生共鸣。

曹李娟:兄弟俩争论时,用了好几个反问句,要让学生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语气的不同,体会用反问句的作用。另外,应指导学生如何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应教给方法。

王祁秀:曹老师,我要向你请教,这个方法如何教?

曹李娟: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比如这句话: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先做第一步:肯定改否定,否定改肯定,这样一改,句子就变成了:“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没有什么味道呢?”这时的句子就不通顺,但还没完成。

第二步:去掉疑问词。这句句子里的疑问词是“呢?”句子就变成了“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没有什么味道?”

第三步:去掉疑问号。句子基本通顺了: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没有什么味道。

第四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把句子整理通顺。一般来说,反问句在文章中起到是一个强调的作用,那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时,最好也要加一些表示强调的词语,这样,句子就变成:“再好的东西,一煮肯定没有什么味道。”经过这样的四步,反问句就成了陈述句。

王燕红:真是哦,原来这还能总结出方法,我以为就靠自己去读,读懂了就会改了。

薛晓霞:《剪枝的学问》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全文共分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见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好生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地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王玉梅:编写童话。教材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交代了例文作者写这篇童话故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小朋友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第二部分是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主要写小花猫不讲卫生而生病,改正坏习惯后身体就健康的事。先概括讲小花猫不讲卫生,别人叫他“脏咪咪”;接着具体写小花猫不讲卫生,用脏手抓起鱼就吃的事;然后写花猫肚子疼得厉害,医生告诉他这是不讲卫生造成的;最后写小花猫注意讲卫生,身体健康了。文章条理清楚,详略得当,想象丰富,语言具有儿童特点,非常适合学生仿写。第三部分是作业。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编一个童话故事,二是这个童话故事要达到帮助小朋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目的。教材提供的几幅图供学生选用,也可以从课外选择题材来写。编写时,要想好故事中的人物,要想好故事的整个情节,还要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

王广法:本次练习共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想想做做、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和想想做做是练习的重点。处处留心这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时练习口头与书面表达。读读背背这题的8个成语都取自古代寓言,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想想做做这是一项既动手又动脑的综合性练习。

王祁秀:我们今天就讨论到这里,以后有不明白的,还会向大家请教。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