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六年级 时间: 2017年3月21日
备课组长: 殷侬琴 记录人: 殷侬琴
参与人员: 许高琴 殷侬琴 孙丽娟 杨晓丽 杨洁玉 周云芝
中心发言人: 孙丽娟
研讨内容 第四单元
研讨过程:(宋体 四号 20磅)
孙丽娟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共3篇课文主题是“探索与发现”。围绕这一主题,第一篇文章告诉我们,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第二篇文章说明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要科学开发海洋,保护海洋,让它成为21世纪的希望。第三篇文章讲了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成功的道理。
我想,用“科学有道”来概括这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更贴切些的吧。
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都是说明文,在教学说明文的时候,第一课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板块。
一是揭示课题。揭示课题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也可以运用谈话法,学生读题之后可以就题目进行质疑,如《学会合作》一课学生可能会提出什么是合作,为什么要进行合作,怎样才能进行有效地合作等问题。揭题环节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自读课文。高年级学生的预习可以放在课外,但课内自读是不可缺少的,第一巩固预习的成果,第二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有关词语,第三标注出自己的疑惑。自读可以采用轻声朗读,也可以默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画,边读边思。在自读环节中教师要加强个别指导,防止一部分学生走过场。
三是读写字词。字词教学是贯穿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重点,高年级也不能忽视字词教学。字词教学可以采用检查的形式进行,通过读书、认读生字、读说词语等形式帮助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易错字要进行书写指导。
四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这一环节要理清说明的顺序,知道课文说了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说的。对重点句段要加强朗读指导,要读正确、读流利。朗读指导要少讲技巧,多做朗读练习,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评读、师生赛读等形式进行。高年级应减少齐读,多进行个别朗读。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抓住要点读懂课文,品词析句领会表达方法,读说结合感悟思想情感,学以致用进行读写迁移。
第二课时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板块。
一是读懂课文。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抓关键词句,通过对词语的感情色彩的把握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材中的关键信息,并采用恰当的方式激活学生对这些信息的探究兴趣。
二是披文入情,披文入理。重点句段读懂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瞻前顾后,从内容的联系中感悟文章的主旨,读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进而锻炼思维,培养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是适时生发。说明性课文往往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一点补充是完全可以的,但学习的中心是文本,不能离开文本进行漫无边际的拓展,要防止把语文课上成综合常识课。
四是领悟方法。第一要领悟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举实例、作比较、打比方等,第二要领悟课文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如合理的想象、大胆的联想、整散相间的句式、夹叙夹议的手法等。
五是读写迁移。说明性课文是进行读写迁移的范例,学生适时运用所学方法进行习作练习,有利于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做到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同步发展。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2.初步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海洋的情感。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4.能按照要求观察一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或自己做一个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养成勤于观察,多动手,多动脑的良好习惯。
5.能将自己的实验观察情况说一说,并在写作中写清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6.诵读《古今贤文(真理篇)》,帮助学生诵读、感悟并积累传统文化知识。
周云芝
《夜晚的实验》在学习本课时,遵循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采取 “ 质疑式探究法 ” ,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介,多次走进文本,层层深入,充分与文本对话,由表及里,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同时要抓住“怎样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和“为什么能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这两个问题来组织教学,让学生自学实验的过程,通过相关语句,发现人物身上的科学品质。同时注意渗透引号用法的指导,做到自然、朴实、有效。
许高琴
《海洋—21世纪的希望》建议在教学时,教师不必过多讲解,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讨论交流理解,发散思维,自主学习,再借助直观资料,引导朗读感悟,从而深刻体会到:海洋确实是人类新世纪的希望。
杨晓丽
教学《学会合作》要抓住文中的两个例子,弄清这两个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做人做事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