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六年级语文 时间: 2017年4月28日
备课组长: 殷侬琴 记录人: 杨晓丽
参与人员: 孙丽娟 周云芝 杨晓丽 殷侬琴 许高琴 杨洁玉 陈玲霞
中心发言人: 陈玲霞
研讨内容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工作
研讨过程:
陈玲霞:第五单元是由我主备的,首先由我来汇报一下这一单元的整体备课情况。第五单元共3篇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可以依据如下思路展开教学:1、引导自主解题;2、引导感知内容;3、引导体会情感;4、引导从读学写。本篇课文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作者在攀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刻画了一位天游峰扫路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教学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材料,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合作探究时,可以抓住“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位扫路人?他有什么值得赞佩的地方?”这些问题让学生充分读文,划出描写扫路人动作、语言、神态等句子,从中体会人物内在精神。为了引导学生从读学写,可在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借鉴的写作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这样三种方法:1、通过多角度描写来表现事物的特点;2、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人物品格;3、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物等,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
《最大的麦穗》一文教学中,可以依循如下思路展开:1、简介苏格拉底,导入新课;2、凭借课文线索,感知内容;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情感;4
、联系生活实际,升华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引发思考:苏格拉底为什么让学生去麦地摘“最大的麦穗”?这“最大的麦穗”摘到了没有?这件事具有什么样的深刻意义?让学生带着问题反复朗读课文,并抓住关键词句,从中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课文第七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比较深奥,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畅谈自己的理解,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理解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而且诱导他们自觉地吸纳这一宝贵的人生哲理,使之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山谷中的谜底》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教学时可以按照如下思路展开:1、艺术导入,激发探究欲望;2、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3、具体读议,体会思想感情;4、联系实际,感悟人生哲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题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带着“山谷的谜底是什么?”、“谁用什么方法揭开了谜底?”、“山谷中的谜底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引导学生反复读文,想象情景,树立雪松的抗争形象,从中悟出深刻道理。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是课文教学的难点,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遇到挫折时,是怎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的,以求得对这一人生哲理的初步理解。
杨晓丽:教学本课,我建议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朗读、想象、表演、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在快乐中明白事理,在投入中表达激情,在创造中增长智慧,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杨洁玉: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文中对老人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都应该关注。难点是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殷侬琴:《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七组的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一块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切不可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运用联想,借事说理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
孙丽娟: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陈玲霞:《山谷中的谜底》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作者用简练的文笔,通过记叙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许高琴:阅读乃是向课文提出问题并通过朗读、体悟解决问题。从作品中获取信息,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兑换课文的思想感情。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我让学生充分阅读,读出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在交流中,尊重学生“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然后联系实际,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图式与文本所反映的生活经验图式进行同构。这就是“解文——察己”的过程。这样一种阅读教学模式才是尊重学生个性心理千差万别这一具体事实的。
陈玲霞:习作五是写自己的烦恼,旨在通过指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具体写出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要求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同时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