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映洁、周云芝”名班主任工作室第一次研讨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以及增进班主任之间工作经验的交流, 11月8日下午,“庄映洁 周云芝”名班主任工作室在雪堰中心小学举行了第一次研讨活动。
首先,两位导师和成员们观摩了杨丁敏老师执教的《做个小小调音师》的主题班会,随后成员们围绕该节课展开了交流。杨老师的这节课从课堂呈现来看,有以下几个优点:一、主题选择有针对性、实效性。杨老师作为一名低年段的班主任老师,为了让学生懂文明礼貌,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她关注到了校园生活中的吵闹声,会对他人带来了不良后果,此次班会主题的选择就非常贴切,选取一个小的切入口——做个小小调音师,以小见大,学会在公共场所不打扰他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且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二、环节比较紧凑,层层递进。整个教学的环节也是逐步递进,由认知-实践-行动,体现品德教育知情意行内化规律。三、形式较为丰富,情境设置很真实。这节课主要以观察、体验、讨论、探究为主要的活动方式,创设了真实、有效的情境:寻找教室里听到的噪音,用“我做小小调音师”的游戏活动体验降低噪音的方法。庄映洁导师还提出了一些小建议:1.这节班会课课前还可以做些小调查:了解学生控制音量方面存在的困惑,这样在课堂上就能直面困惑,在相互启发和碰撞中总结出好方法。2.可以运用榜样引领的方式来给予学生指导。到底该如何做到调整音量,可以请高年级同学给予协助,拍摄一段轻声慢步的良好行为作为榜样,引导学生在教室里以及学校的其他场所也要轻声慢语,保持安静。
主题队会和主题班会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两位导师还帮助成员们厘清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分别开展好这两类活动。首先,主题队会必须有庄严的活动仪式而主题班会则没有严格的活动仪式要求。其次,主题队会应由少先队员独立完成,主题班会更强调师生的双主体性。再次,主题队会的主持人更多起环节串联作用,主题班会主持人更强调发挥引领、点拨作用。最后,主题队会以丰富多彩的节目展示为主,主题班会则强调活动是多彩的,更是思考的。厘清了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成员们更好地设计这两类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讨论结束之后,5位工作室班主任就如何发挥班干部作用、家校合力、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优秀习惯等方面从不同侧面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经验,作出了各自精彩的读书交流分享。
来自武进区潘家小学的鲁瑶老师说道,管理班级最科学的方法是“以法治班”。这个“法”就是一个能科学管理班级的班规。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班级和学校的主人。他们既要参与制度的制定,又要遵守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还要监督自己和他人遵守制度的情况。只有当学生自己集“立法”、“执法”、“司法”等各项权利于一体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班级民主管理”,体现出“依法治班”的精神。
坂上小学的周菁老师谈及了家校共携手,培养好习惯。班主任在确立家长会主题时,要根据年级,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般低年级重在养成习惯教育。中年级,重在养成教育的巩固,高年级重在小初衔接,对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
洛阳中心小学的杨晓琴老师交流道,唯有不断的改变,不断的突围,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改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变化。作为班主任,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很多事情不能够照搬前例解决,要有精心设计,要有独特的创意,更要有行动力。
南宅实验学校的蒋娴老师交流了自己在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时的一些创意做法,如:用朗朗上口的儿歌把习惯教育内化于心;利用榜样的力量,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自然而然向榜样学习;用奖励小红花兑换小奖品的评价制度激励学生,抓住契机,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
坂上小学的顾文娟老师说道,教育是一门学问,一项艺术,更是人生的修行,孩子来到学校难免会犯错,犯错后,老师纠正过来,就是教育。我们没办法让孩子们在一两次的教育中成才,那就耐下性子,慢慢教育。
5位班主任老师的精彩分享让每位成员都受益匪浅。
冰心老人说过:“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此次研讨活动,每一位成员都深有感触,收获甚大,大家能借鉴他人的教育经验,取长补短,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探索适合自己班级管理的新路子,以使教育工作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雪堰中心小学供稿 撰稿:蒋娴 拍摄:蒋娴 审核:秦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