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最近更新MORE
研讨记录(《九色鹿》)
发布时间:2016-10-3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孙丽娟

课题组研讨记录

 

研讨主题:   故事类题材的课文教学策略研讨                                               

    持:    孙丽娟               间:   2016.10. 27                    

    点:   会议室            人:   强明菊                   

    程:                                                

孙丽娟:童话故事怎么教高效?我们通过前几次的教研活动总结了一些经验,提炼了一些理论。今天钱老师的《九色鹿》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钱洪波:

1、三个板块展开教学,学生有些紧张,一开始挺紧张,没有放开。

2、交流时,学生平时表达能力不强,师生互动不够充分,教师指导不到位。教师评价不到位。

周玲:

1、品读是纽带,但读得不够,读得形式也不多。

2、体会人物特点时,是由扶到放的。

3、学生表现,在小组讨论时,分工明确,说明平时训练有素,今天用的自如。

邵: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素养。

周玲:小组合作学习,我来补充,这样的句式可以直接说。其他小组可以用补充。

邵:在小组的学习中,从整体上来说,学生有了看法,发言,可以是:我从这里看出。。,我来说。。。在这里倾听能力的提高是重中之重。当我们教学生交流模式的时候,要活用起来,不能把它变作形式。

秦敏:课有很大的变化,从评价人物入手,但故事情节不完整。

邵:想法很好,那怎么解决?今天的读很薄弱,故事不能太弱。可以学习中进行结构性朗读:后面分成4幕。救人的时候,把234连起来读一读,为表演作准备。中间,穿插把567读一读。也可以后面几幅画,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然后选择画面。

邵:今天的表演有成长性,说明我们的研究有效果,孩子在发展,在成长,教师的点评在进步。我们在一个点上,不断打磨,有成长。

吴芳:第一节课,阅读活动的本质,通过对文本意义的复活和具体化,来实现理解和建构,实现新的理解和建构。

庄映洁:第一节课的亮点:

1、抓住人物来上一个故事。

2、教学方法上,有教结构用结构的意识。结构化地学习方法。今天“读一读”弱了些。今天小组学习的时候用结构。我们孩子能娴熟地用结构了,教师应该怎么办?

邵:今天的课,是新授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客观设计教案。用复习运用大方法来上,这样显得更自然。

3、如何落实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五个角度:

1)帮助学生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什么?

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利用学习资源。(如:佛教故事,这个故事教人们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又如王妃的丝巾也是学习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小组学习的分工,让学生在黑板上写词语。

4)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的心里氛围。

5)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促进评价内在化。(今天的评价都是点状评价,我们可以对小组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增加过程性的评价:导演可以先说戏,先说内容,再说表演要求。表演结束导演可以评价,这是过程性评价。

周丽敏:语文课堂学生的六收获。

1、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让已有经验的激活、丰富、提升。(丝巾道具的运用,王妃)下次要有服装。

2、知识的建构和运用。

3、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的完善

4、情感的丰富、细腻和纯化。(听《追风筝的人》故事写得好,文字美妙,播音员讲得好)

5、态度价值观的完善

6、技能的巩固和熟练

邵:今天的不足:

知恩图报 恩将仇报

见利忘义 背信弃义  (这里的信是什么,义是什么)

对教学材料进行重组。

青海高原一株柳 抓住一个锻铸来上课,为什么柔柳成为。。。

孙丽娟:表演的评价要细节化。

1、对台词关注不够。国王要威严,站得很直。评价时;为什么要这么说?调达为什么要遮着脸跟国王贴着说呢?他没脸见九色鹿。对这些细节要放大。可以推荐公认的演得好的。

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生长的课堂,我们的研究也应该是有生长的研究,今天的两节课给予了我们很多启发。如钱老师的这节课,是体现语文特质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课。课文分为这么几个板块:
说一说:评论人物,感知九色鹿、调达形象,学生尝试用学过的或文中的词语来表达这种感知。这既是认知的过程,也是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比如,描述小人的词语很丰富,教学中学生能信手拈来用上这些词汇,使骂变成理直气壮地斥责。

读一读:想象朗读,感受情景。读故事需要想象,有了想象,故事才更生动、丰满。这还不够,绘声绘色地读故事,教师还得有具体方法。比如,老师要求讲故事中叙述的语言就像平常讲话一样。其实,

悟一悟,引领学生走进人物心理深处,将内化的认知外化为语言,并悟出做人道路。

这样几个板块,由说到读再到悟,由感知到感受再到感悟,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条理非常清晰,上的是语言文字训练课。

今天的董老师的课本剧学生兴趣盎然,用这个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是不二选择,我们可以让此成为我们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

孙丽娟:教学总是有遗憾,今天的课堂教学和课本剧还有很多值得推敲之处。邵校指出了一些,我还像说一点:比如今天学生的小组发言,其实是说话,但说话的强调像在读书,而且有点拖腔。读书的极致,就是说,自然、平和、质朴、生活化地说。怎么读?怎么说?教师要给予具体方法:汉语结构特点,语调、语气、情感等方面都要指导。

不过,也真是这些优缺点互相映衬,表明了教学的真实可信,给教学研究留下了富有创意的提升空间。

 

附件

    Copyright @ 2015-2016 雪堰中心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019394-1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