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 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记录表
发布时间:2017-09-0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洁玉

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五年级语文   时间:2017年8月31日

备课组长:          杨洁玉           记录人:   杨洁玉              

参与人员:杨洁玉、 周云芝、孙丽娟、 是亦桐、 吴敏佳、 杨晓军、 陈玲霞、 周丽敏                                        

中心发言人:  杨洁玉                  

研讨内容: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工作                                              

杨洁玉:大家好! 第一单元教材的编排没有看出很严密的体系,教材倒有一种复习前面内容的意向在这里面。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尽量把教材教得有体系一些。针对刚开学有一个教师节,所以第一单元课文围绕“园丁之歌”这一主题选入了3篇课文。《师恩难忘》 平实的语言传递的是浓浓的师生情;《陶校长的演讲》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体现的是老师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古诗《寻隐者不遇》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所见》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习作也是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位老 师帮助、教育自己的事情。这样的安排不仅从认识上了解我们的老师、孩子,强调 尊师重教的重要,也有利于在行动中落实这一主题。

周云芝:我来谈谈单元导读的设计 。

1、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结合开学后第二周的重要节日——教师节,以及第一单元的课文目录,引入本单元的主题。介绍教师节的由来。2、阅读思考,初步感知 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其中《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是直接写老师的,《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也写到了老师。那么我们一起去浏览一下这几篇课文,看看这些课文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师恩难忘》自读全文,谁来说说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读完这篇课文,你想起了教过你的哪些老师,为什么会想起他(她)的,今年的教师节你会怎么做, 《陶校长的演讲》教师以演讲的口吻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陶校长的演讲中主要讲了几层意思,他这么说的目的是什么,你对陶校长的演讲内容作何评价。《古诗两首》说说自己以前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作为一个五年级的学生, 你觉得学习古诗有哪些更好的方法,朗读这两首古诗,了解诗人,想象揣摩诗人创作时的意境、心情、目的等。 3、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篇你最喜欢的课文,认真读一读,然后大家讨论应该怎样学习这篇文章, 你还喜欢哪一篇。4、阅读链接,搜集资料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对第一单元中3篇课文的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围绕单元学习主题——园丁之歌,去搜集有关赞美老师的名言、故事,阅读关于老师的文章。以便于单元学习结束时进行相关的语文综合实践和汇报。阅读推荐: 名人尊师小故事

孙丽娟:我来谈谈教学策略: 《师恩难忘》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抓“难忘”二字,师恩为什么那么难忘呢。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抓住田老师所编的故事对我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体会田老师的教育对我的影响。课后作业第二、三题教师应该抓住,让学生细致体会。

周丽敏我认为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觉得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有哪 些值得欣赏的地方,引导学生寻找、总结、概括。 有一篇本课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以对联的形式给田老师写评语。如果你班的学 生素质较高的话也可以尝试一下。 本课是本学期学习的第一篇课文,也是第一次学习写摘录笔记,教师应收上笔记本,批阅后向全体学生讲评,并个别指导后进生。

是亦桐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写老师的文章、故事等。 搜集一些关于赞颂老师的名言,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 实践活动5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杨洁玉《陶校长的演讲》教材分析: 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全心全意办教育,他对待学生、对待教育真可以称得上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篇课文是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结构上,按“总——分——总”方式谋篇,以“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办”方式构段,十 分整齐,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性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另外,学习陶行知的语言,他讲解得通俗易懂,用一些问句的形式,用一些假设,有深入透彻的说理,也有浅显易懂的比方。

陈玲霞我来谈谈教学策略 。初读课文 讨论:什么是演讲,演讲有什么特点,这篇演讲讲了些什么呢,精读课文 (主要学习第一问,其他三问可以采用自学汇报的形式加以学习。) 1、默读,思考:作者第一问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问这一问,体会“健康”的重要 性。 2、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蒋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那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 3、小结学习方法。 先默读思考“问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问”,找出有关句子,抓住关键词语,朗读理解;再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找出有关句子,抓住关键词,朗读理解。 4、自学第4、5两个自然段。 5、联系实际,谈一谈这四问中哪一问给你感触最深,为什么, 6、用演讲的口吻朗读课文,注意表达出老一辈教育家对下一代的关情和爱护。实践活动1、做评委,给“陶校长”演讲的内容打分并说明理由。当然,老师们也可以尝试 着把这样一种方式就作为课堂教学时主要的形式来进行,也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寻找身边的老师关心、教育自己的事例。

杨晓军:《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的诗人贾岛。诗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课文主要写了诗人和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 这首诗简单易懂,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在细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生动 形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品味到古诗所蕴含的内在意境体会感情,欣赏意境,既是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因为学生对古 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 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

吴敏佳古诗教学的重点是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 个怎样的画面, (2)情境教学法”。 诗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 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 充完善。(补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要引导学生根据诗的上下文的内容进行补白,注意发挥补白的作用,从中品悟贾岛这首诗语言简练的特点。本课主要是根据答句补问句。这样经过引导学生补白,学生在加深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悟出诗句中暗含的诗句和隐藏的寻访人。 并且学生能真正懂得至少六句话才能表述清楚的意思,诗人只用了四句话二十个字就表达了。这首诗语言简练的特点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体会到了。 当学生进行补白,弄清诗的主要意思之后,教师还应让学生二人一组演一演, 一人扮演童子,一人扮演寻访者。学生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揣摩朗读与问答的语气,把寻访者内心由满怀希望到失望再到惘然若失的情感 状态演绎出来。

是亦桐:古诗《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 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 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 的神态。“歌声”则表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写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人所见,而是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忽然闭口立”是写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这句诗抓住牧童刹那间心理发展和动作变化这一细 节,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二、教学策略: 古人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见》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 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 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 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 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 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 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正所谓:“文章读的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杨洁玉:练习1中的语文与生活安排了两个情节:写儿童诗和背诵描写风的古诗。 写儿童诗因为是续写,所以难度不是太大。教师在此处教学生写一写儿童诗, 不必拘泥于形式上的工整,应该把关注点放在语言的选择与运用上。背诵带“风”的诗句,对学生来讲应该没有多大的困难,但是教学在学生背诵之 前可以多补充一些含有“风”的诗句,让学生多积累一些。

杨洁玉:我认为课时要这样安排比较合理

《师恩难忘》3课时

《陶校长的演讲》2课时

《古诗两首》2课时

习作2课时

练习一3课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