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年级): 三 时间: 2017.10.9
备课组长: 钱洪波 记录人: 曹李娟
参与人员:钱洪波 曹李娟 王玉梅 钱瑛 薛晓霞 王祁秀
中心发言人: 曹李娟
研讨内容: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
研讨过程:
曹李娟:各位语文老师,今天的业务学习时间我们主要是来讨论第三单元,这一单元有《蒲公英》、《三袋麦子》、《哪吒闹海》三篇课文;习作3、练习3。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以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读有趣故事的同时,明白一定的道理。《蒲公英》围绕太阳公公和蒲公英种子展开,讲述了两颗蒲公英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劝诫最后干死,而听从太阳公公的话的种子茁壮成长的故事。《三袋麦子》讲述的是土地爷爷、小猪、小牛和小猴围绕麦子展开的一则童话故事。《哪吒闹海》讲述了哪吒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地打败东海龙王父子的故事。这三则故事的内涵呈螺旋上升,由蒲公英的被动到小动物的主动,再到哪吒的不畏强暴,精神境界不断提高。三篇文章,都是以提高学生自身修养为立足点的。
单元主题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讲述故事。2.学会本单元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嘱咐”造句。3.学习《蒲公英》《三袋麦子》《哪吒闹海》,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童话故事的警示力量,培养学生提高自己的修养。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课文所要阐述的学习精神。5.练习排演课本剧。6.口语交际,懂得在遇到意外的时候要沉着、冷静,更要用适当的办法自救和求救7.观察插图,有选择地描写景物,注意重点突出,把对画面上景物的描写与动物的描写组成一篇文章。
教学重点:1.能分角色朗读好课文,会复述故事。2.精读感悟课文,体会寓言、童话故事的警示作用。 3.想象画面内容,写好景物描写,注意描写景物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1.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2.能用几句话写出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3.写好添加的小动物,注重外形和动作描写。
薛晓霞:在《蒲公英》一课教学中,着眼点并不是课文情节的梳理与推进,而是将训练落实到具体的情境之中。1、字词的落实。三年级的字词教学之重要勿庸赘言。如何教,如何教好才是问题根本所在。在教学“嘱咐”一词时,层层推进,先问学生:回去预习了,查到“嘱咐” 的意思了吗?做了充分预习的学生自然不会放过这一表现的机会;周老师又追问“太阳公公嘱咐种子们什么呢?”,孩子们课文已经读熟了,一下就抓住了一些关键的地方。到这里,还不能“善罢甘休”:“平时有谁对你们‘嘱咐’过?”孩子们喋喋不休,在诉说的过程中,在自己的生活实际中,感受着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体会着太阳公公对蒲公英种子的关爱。在这样深入体会的基础上再来朗读太阳公公的话,使一个原本陌生的词逐步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与自身经验结合起来 ,与学生内心的情感结合起来,让一个冷冰冰的词在学生心中有了温度,有了共鸣,有了反思与咀嚼的空间,从而于不知不觉间进入了自己的记忆模块。我想,这群孩子以后遇到这个词的造句时,一定不会觉得艰难;以后当家人告诉他过马路要小心时,他也许立刻就会想到曾学过一个词语叫“嘱咐”。有这样的效果,词语教学还要追求多少?2、朗读的落实。读的训练,在三年级的教学中,以我个人浅陋的见识认为,可能也存在一个过渡的阶段。如何提高,当然离不了教师的指导与示范,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让学生跟着读,早读课上听课文录音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钱洪波: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用生动而充满童真童趣的文字描绘了三个小动物在得到一袋麦子后的不同表现方式、三种不一样的结果。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了解三个小动物对待一袋麦子的不同的处理方法,感受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读懂土地爷爷对他们的不同评价,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享受童话的美好和“麦子”的魔力呢?我们可以根据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浅显的特点,以“读”“演”为主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演中想象、品味、体会、感悟,引导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真正受到教育。围绕教学重点,本课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小猪、小牛、小猴分别是怎样对待一袋麦子的?土地爷爷赞成谁的做法?我觉得把这个故事作为我们研究课的篇目吧,两个老师同时上,我觉得是否可以一个执教第一课时,一个执教读者剧场。
王玉梅:《三袋麦子》这篇文章中有很多人物的对话,因此关注对话前的提示语也是学习的一个方面。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明白两点:一、同样表达“说”,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如喊道、告诉、问、讲等; 二、写好提示语,如“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中,关注到了说话人的动作、神态,这是学生应该学习的写作方法。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语文课程性质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明确了学生学习语文,一个重要的目的,便是通过学习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学会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即实现语文的工具性。我们除了可以让学生从鲜活的文字中学得表达的方法,并能够学以致用。
钱瑛:这篇文章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词语表现人物性格,如“迫不及待”“各种各样”表现小猪的贪吃、能干;从“常常””看了又看”体现小牛的勤劳、节俭;“上等的麦种”“全种下了地”突出小猴聪明、能干的个性。通过这些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容,品味人物性格是不错的方法。
薛晓霞: 嗯,王老师谈了抓关键词品人物特点,这的确是三年级应该开始学习的方法。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学习告一段落,以后发现什么问题,或者有好的学习方法,大家可以再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