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最近更新MORE
新经典阅读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7-10-1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孙丽娟

新经典阅读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常州武进雪堰中心小学  孙丽娟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是时代的脉搏。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教育质量的提升,新经典阅读实验逐渐成为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特色品牌。多年的实践与坚守,我们一直探索着、思考着:如何把新经典阅读从读书活动到阅读课程建设,从课程建设到校园文化的跨越。我们从三个“追问”实践与思考。

一、  为什么做?——实现学校核心价值的引领

为什么开发新经典阅读课程?是为了遵从学校核心价值的召唤,立足自身的文化根据“新经典阅读”伸出“橄榄枝”。也就是,新经典阅读必然要契合学校的教育理念、文化精神,并从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落地生根,然后枝繁叶茂。学校秉承“勤朴”校训,自2002年提出“良工有道 大化其南”的办学理念,随着学校的发展,对这一办学理念作了这样的描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拥有崇高的育人情怀和高深的专业技能,像春风化雨一样感化栽培家乡的莘莘学子,让他们快乐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这精髓的教育之道和新经典阅读提出的“诗书怡情”内涵是一致的,两者彼此兼容、互相促进。一方面,学校核心价值引领了学校的新经典阅读课程,使其在学校整体教育工作的轨道前行,让其有了落脚点;另一方面,新经典阅读课程的深入开展,使学校核心价值观找到新的实践平台,使其有了生长点。当然,新经典阅读课程真正融入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有一个过程。自2006年起,教师自发开展了经典诵读教育的探索研究活动,编写《美文诵读》校本教材,并开设诗文诵读兴趣班。自2010年起,学校正式加入李振村新经典诵读实验,将新经典诵读活动作为一个研究项目融入学校计划,成立课题组,且坚持“诵经典、书经典、特色活动”三位一体的教育架构。    

经历这些过程,学校将基于“诗书怡情”的新经典阅读课程放置学校核心价值体系上,进行了校本化的定位,并且通过长期不断培训、渗透,进入到教师的教育观念中,让教师明白这一课题的意义,明确这一工作的目标,并站在优秀民族文化传递者的角度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参与到新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发的研究中去。

二、  怎么去做?——设置经典阅读校本课程

起初的经典阅读是以“活动”的形式出现的。我们通过学校的读书节、古诗词考核等形式开展阅读活动,组织学生做诗词手抄报、制作诗文书签、读写绘等活动,这种活动推进的方式使得学校成为工作的推动者,教师成为任务执行者,一小部分学生成为了活动的主角。这样的阅读姿态显得华而不实。新经典阅读的落脚应该在哪里?回答是,课程。

1.制定目标和内容

首先制定新经典诵读学校课程总目标,在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各年级年段目标,再根据年段目标选择适宜的诵读内容, 从低段的儿歌、童谣、童话、小古文,到中段的校园文学、诗歌、国学经典,到高段的名家名作,目标和内容会相互交叉,但体现了学生阅读的梯度和层次性。

2.编写校本教材

中华经典诗文如泱泱大海,浩浩汤汤,面对学龄儿童,我们到底选择什么样的诵读素材馈赠给他们才是最合时宜的呢?这是我们课题深入研究的重要专题。为此,我们组织了“经典诵读,我们该如何取舍”的研讨沙龙,并聘请专家来校当顾问。大家在学习理论文献和亲身实践的基础上,纷纷各抒己见,认为诵读内容既要对学生有深刻的教益,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样才能让学生爱读愿读。经过深思熟虑,甄别删选,我们最终确定了各年级的诵读内容,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经典化。被选入的作品都是符合儿童童心的、经典的诗性文体,有儿歌、童谣、童诗、古诗词、晨读对韵等等。同时,也精选了《论语》《老子》《孟子》、古代寓言等,更有人物专题,如诗仙李白、走进王维、毛泽东诗词等。

2)主题化。在编排文章时,我们充分考虑季节、节日等因素,使诵读更贴近学生生活。比如献给老师、走进秋天、迷人月色、伟大祖国、走进书法、眷恋家乡、江南水乡、走进毛泽东、植物品格、雪花飘飘等单元。

3)趣味化。在同一个单元里,尽量做到古代和现代诗歌兼备。这些文章有的可读,如《雪堰赋》《大爱无边》;有的可背,如《论语》《三字经》;有的可唱,如《满江红》《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有的可演,如《负荆请罪》《滥竽充数》……这些丰富的诵读内容易为学生所接受,避免过深或过浅;避免诵读的单调、枯燥,增强诵读趣味性。

4)特色化。每一年级都有“家乡文化”单元,一二年级为地方方言、童谣,如“未蛰先蛰(打雷),一百廿日阴湿”“小暑一声雷,半个月黄霉倒转来” 。三年级为家乡传说篇,有《雪堰桥的由来》《文成桥》《目莲救母送乌饭》等。四年级为家乡名人篇,有《董亦湘轶事》《吴稚晖的故事》《吴伯超轶事》等。五年级为身边的太湖篇,有《太湖的传说》《平台山和仇癞痢》《太湖银鱼传说》等。六年级为家乡名胜篇,有《雪堰赋》《游中华孝道园》《雅浦农家乐》等。“秀萃东南,大美雪堰。东连无锡,共拥阖闾古城,包孕千秋名士。南滨太湖,三万六千顷湖水碧波荡漾;遥望马迹,灵山大佛,闪耀熠熠祥光……” 在诵读中,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陶冶品行、加强修养、终身收益。

3.开发特色活动

——“我行我秀”社团活动。玉兰洁白典雅,不与群芳争艳,陶冶心志。玉兰花是学校校花,学校成立“红领巾玉兰诗书研究院”,下设“玉兰诗社”、“玉兰墨苑”等小社团,面向全校,吸收爱好诗歌、书法的学生为成员,开展多元、多样的诗书品赏活动,开发诗书教育资源。

——“玉兰花开”诗书主题系列活动。开展“走进节日”诗文诵读,利用清明、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开展主题诗文诵读比赛,或搜集经典诗文,或自己创作诗文进行诵读,让学生在吟诵和创作中,品茗诗文的韵味,感悟经典的力量,使艺术素养得到提高,品性得到滋养。“走近诗人”专场诗会,开展“我最崇拜的诗人”专场诗会,如与“诗仙”对话——走近李白诗会、与“诗圣”交谈——走近杜甫诗会等,让学生走近这些心目中最崇拜的诗人,在感受经典诗文内涵的同时,学习他们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的可贵品质,通过亲历体验,动心力行,建构精神,获得道德成长。“亲子共读”展演活动,各级部开展“以诗文为伴,与悦读同行”为主题的亲子诗文诵读展演活动,在学生和家长之间搭建起诵读交流的平台和心灵沟通的桥梁,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一起悟“诗情”、品“诗韵”、觅“诗魂”,增进感情交流,提升家庭文化品位。“玉兰花开”诗书嘉年华

开展一年一度的“玉兰花开”盛大的诗书嘉年华活动,通过诵读、歌唱、舞蹈、器乐演奏、书法等多种形式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展示学生诵读诗文、勤练书法的艺术成果。

4. 设计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的建立与跟进,既能有效地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书法教育的步步深入。

1)进行学期考评,检测积累效果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根据经典诵读校本的实施方案,我们在教室里开辟了“日有所诵”的专栏,由语文老师按计划定期添加诵读内容,坚持每天“课前一吟”,水滴石穿,学生一学期下来基本都能掌握既定篇目,甚而至于滚瓜烂熟。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都在日不间断地诵读中得以提升。每学期尾声阶段,我们又要如约举行“经典诵读检测”。检测结果作为评选校“书香少年”“书香班级”的重要依据。

2)利用成长记录袋,实行动态评价管理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注重纵向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同时我们积极推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过程成为一个激励——提高——再激励——再提高的良性循环过程。为全面了解学生参与诵经活动的情况,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设计实行了学生成长档案袋的评价方式,这是一种动态的、长期的有效评价方式。我们在成长记录袋中设计了 “晒晒我的书单” “硕果园地”“书写经典”“我的特色我做主”等多项内容。我们综合老师、家长、同伴的评价,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记录活动过程,收集活动的感受,记录下活动的点点滴滴——成功和失败,快乐和烦恼,不断调整、激励学生更加有效地参加诵经活动。

三、做到怎么样?——开发经典阅读校本微课

为确保经典阅读的效果,学校要求教师进行以课外阅读积累为主题的阅读活动课程群的开发,包括经典国学诵读、经典童诗童谣赏读、经典儿童文学阅读、经典古诗词诵读四大内容,形成不同的校本微课程。低年段重点研究、经典童谣阅读的微课程开发,中年段重点研究经典童诗阅读、经典儿童文学阅读的微课程开发,高年段重点研究经典古诗词阅读、经典名著类阅读的微课程开发。这些校本微课程的开发研究,初见成效。

低年级语文老师以“诵读小古文”作为微课程研究,开发了小古文学习资源。年级组以吴芳老师的小古文新授课《刑天舞干戚》为典范课例,尝试小古文教学,她的课以读贯之、深入浅出、简洁明快、情趣盎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展演活动中,学生们纷纷上台一显身手,诵读《论语》选段、《龟兔竞走》等小古文。“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一个个精彩的诵读展示、一声声可爱的童言童语,传统文化于这些孩子身上润泽,生根发芽。

中年级语文老师以儿童文学阅读作为微课程开发研究,探索课外阅读课内教学的不同课型。课外阅读导读课、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读写迁移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研究,给予了学生课外阅读新的生长点。例如陈丽琴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小王子》班级读书会,老师与学生一起交流“驯养需要什么”的问题时,教师指导孩子分析、判断、聚焦、生成、捕捉、再提炼,学生从驯养“需要责任”“需要时间”“需要精力”“需要付出”提炼出了驯养“需要爱”的内涵。这样的经典阅读研究,不仅为语文老师提供了上读书汇报课的范例,也让老师们明确在上读书交流课时,要抓住课堂的生成资源,在感悟交流中汇总提炼,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级水平。

高年级语文老师以经典名著类阅读作为微课程开发。老师们发现每一本经典名著有其独特的营养,但很多孩子难以沉下心来读。那么上名著导读课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切实而有效的方法,其能揭示名著的力量,激起学生对所推荐读物的读书欲望,并在课余读完整本书。为使导读课真正有实效,教师在课前精选名著,细细品读,深挖语言风格、思想内涵、人物个性等给人以震撼的赏析点,以此推开,在激趣中巧妙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法布尔的《昆虫记》语言生动、唯美,杨晓军老师选择几处描写非常极致的片段让学生来进行品读,教师范读、学生大声朗读等形式交替进行,让学生在品读文字中领略昆虫的奇特,也感受着法布尔细腻的笔触。

学校的新经典阅读课程开发已经走了一段历程,未来的道路更加遥远和漫长。老师们坚守儿童的立场,相信坚持的力量,在经典阅读中静静地等待着花开。

 

【本文获江苏省论文比赛二等奖】

附件

    Copyright @ 2015-2016 雪堰中心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019394-1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