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语文 2024-2025第一学期 第八周
时 间 | 2024.10.21 | 地点 | 办公室 | 次数 | 2 | |
主讲人 | 许金红 | 记录员 | 是亦桐 | |||
参加人员 | 强明菊 杨晓 孙丽娟 是亦桐 杨晓丽 钱燕 许晴 许金红 | |||||
研讨主题 |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和注意的问题 | |||||
过
程
记
录 | 许金红: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语言浅近而含义极深。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诗的前两句抓住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感概,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 是亦桐:《己亥杂诗》这首诗是诗人过镇江时应道士所邀写作的一首青词,即祭神诗。在诗中表达了对清朝上下死气沉沉局面的不满之情,对统治者压制人才的做法深表反感。诗人希望风雷激荡,来一场变革,扫除一切污浊,打破一切桎梏,让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使社会上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 这首诗是小学阶段难得一见的政治诗,与平时我们教学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的诗不同,诗人采用“创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创设的意象来表现情感。诗的内容从“清末的社会现状”到“复杂情感”再到“急切愿望”,对学生而言理解比较难。 钱燕:《少年中国说》作者梁启超,原文3000多字,课文只是节选了其中一部分内容。五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朗读好文言文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从形式上来说,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议论文,针对“少年中国”发表自己的看法。从思想上来说,这篇课文是自带情感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梁启超先生在民族危亡之际,为唤起民众爱国之心,唤醒民众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所写。因此,纵观全文,我们能够通过文字体会到梁启超先生的拳拳爱国之心。而为达到唤醒民众的目的,梁启超先生通过长短句的转换,四字短语的运用,使得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具有感染力。 许晴: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是“爱国”主题单元。根据部编版教材双主线的编排特点,在阅读策略上是学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作为本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有了前面精读课文的教学,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掌握本单元的阅读策略。略读课文主要是放手让学生实践,运用学到的阅读策略。因此,在教学时应该从课前的“导语”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自悟完成“导语”的学习要求。当然,教师也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上给予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