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如何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平年和闰年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发布时间:2025-04-2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晓燕

 

2025.4.22

地点

办公室

次数

1

主讲人

杨晓燕

记录员

吴晶

参加人员

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研讨主题

如何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平年和闰年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研讨背景

“认识平年闰年”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中有关年、月、日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联系不够紧密,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但准确区分平年和闰年,对学生完善时间概念、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意义重大,也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时间计算和周期问题奠定基础。

、研讨目标

1. 梳理学生在认识平年闰年时易出现的认知误区和学习困难。

2. 探寻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方法与活动,助力学生深入理解平年闰年概念及判断规则。

3. 构建合理的练习与评价体系,检验并提升学生对平年闰年知识的运用能力。

、研讨内容

1. 影响学习因素分析

 学生因素:学生对年、月、日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大月、小月记忆不牢,影响对平年闰年天数差异的感知;抽象思维能力有限,难以理解闰年设置与地球公转周期的内在联系;生活中缺乏对平年闰年的直观感受和实际运用经验。

 教学因素:教学情境创设不够生动、贴近生活,难以激发学生兴趣;讲解判断方法时,是否过于生硬灌输,未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规律;教学活动形式单一,缺少让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

 环境因素:课堂氛围是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表达困惑;课外是否有相关拓展资源(如科普视频、年历卡等)供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

2. 教学策略

 情境导入:播放地球公转科普动画,讲解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与平年闰年设置的关系,引出主题;展示不同年份的年历卡,让学生观察二月天数差异,引发好奇心和探究欲。

 探究学习:发放近十年年历卡,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圈出二月有29天的年份,观察这些年份数字特征,尝试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用除法计算年份与4、400的关系,自主归纳平年闰年判断方法。

 对比辨析:呈现一系列年份,包括普通年份和世纪年份,让学生判断平年闰年,分析错误案例,强化对判断规则中“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能被400整除”等关键条件的理解。

  实践应用:开展“制作我的专属年历”活动,让学生根据平年闰年知识,确定年份天数、二月天数等,制作下一年年历;设置生活场景问题,如“小明出生在2012年,到2025年他过了几个生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知识。

3. 方法与技巧

 口诀记忆:编写“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口诀,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判断规则,通过拍手、朗诵等方式强化记忆。

 可视化辅助:绘制平年闰年天数对比图、地球公转与闰年关系示意图等,将抽象知识直观呈现,便于学生理解。

  拓展延伸:介绍闰年在不同文化、历史中的有趣故事和特殊用途,拓宽学生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4. 反馈与调整

 课堂反馈:通过提问、小组汇报、课堂小练习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概念和判断方法的掌握情况,发现模糊点和错误理解,当场解惑、纠正。

 作业反馈:认真批改作业,分析学生错误类型(如判断规则运用错误、计算失误等),针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性问题个别辅导;根据作业情况调整后续练习难度和侧重点。

 阶段性评估:进行单元测试或专项测评,全面评估学生对平年闰年知识的掌握水平,依据测评结果反思教学方法和效果,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复习和补充教学。

五、研讨总结

本次集体备课围绕“认识平年闰年”展开深入研讨,明确了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学习障碍点,形成了系统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持续关注学生学习进展,灵活调整教学,让学生扎实掌握平年闰年知识,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和素养。

d6ec674f48090cacb247e3a99deb12f.jpg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