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课本剧《九色鹿》活动的听后反思
发布时间:2016-09-1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孙丽娟

课本剧《九色鹿》活动的听后反思

雪堰中心小学  陈丽琴

我听了四年级的课本剧表演《九色鹿》,看到同学们惟妙惟肖的表演我有许多的感想和思考: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要想演好课本剧,首先要读懂文本。首先引导学生深入地读课本剧《九色鹿》,董老师是这样做的:一是“速读”,目标是能以一句话概括所读文章的内容,这一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说,用一句话概括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提示学生。第二个步骤设计的是“精读”,让学生抓住体现人物形象的句子读或抓住深受感动的句子读,并画起来,还鼓励学生做旁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样细细地读,慢慢地体会才是真正把文章读好,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是让学生有所感悟,这样印象才深刻。至于第三个要求是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目的,这对于孩子来说有难度,因此老师让学生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还告诉学生以后读书过程中碰到难懂的问题也可以带回学校跟同学、老师一起讨论解决问题。老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让学生真正地读懂了《九色鹿》这个课本剧。

读懂了文本以后,就是指导学生排练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谁都想扮演一个受人青睐的角色,但现实是残酷的,想出演主角的演员好多,而需要的角色才寥寥几个。没办法,老师只好把权力下放,让学生在小组里自己定角色。于是,有的组集体讨论,依据同学的性格特点确定;有的组按座位顺序选择;有的组按自带的道具确定;有的组以投票的形式确定;有的组抓阄。道具设计与制作的创意也是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光是九色鹿头饰的制作就五花八门:有的自己画好九色鹿头像并贴在硬卡纸上;有的组则上网购买;还有的给自己头上戴个环,作为九色鹿头上的光圈。还有皇妃的服饰的制作也很有特点:有的披条丝巾代替;有的组用披风、纱巾或大塑料袋改制而成。

表演当天,同学们表面上镇定自若,其实谁也掩藏不了那份激动、那份紧张。有的同学因为太紧张,台词不太流利,不过同学们的鼓励使表演的同学有了更多的信心。这部戏成功地落幕了,课本剧中九色鹿的善良;调达的见利忘义;导演的尽职;观众的入神;演员夸张的表情、娴熟的织布动作、严谨的旁白、滑稽的语气语调等无不让大家佩服、赞叹!特别是九色鹿与调达的鲜明对比,更让观众难忘,演员们的嘴角都荡漾着笑意。此次表演活动虽然时间仓促,但孩子们的表现的确让我领略了“童真”的真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