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认识周长
发布时间:2016-11-0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孙丽娟

认识周长

                                         雪堰中心小学   秦晓霏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9-40页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测量、操作和测量、计算等活动,认识、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指出

           并测量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初步学会通过测量简单平面图形的边长计算周长。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到建立周长概念的过程,体会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况

           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体验,培养观察、综合、抽象等思维能         

           力和几何直观,发展空间观念;通过计算周长不同方法的比较,培养思维的灵    

           活性。

          3.使学生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近感和兴趣,培养主动思考、

           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测量树叶的周长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片树叶和测线、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情,初感新知

1.认识边线

(1)谈话:秋高气爽,秋天是个落叶纷飞的季节。美丽的树叶是小甲虫们的比赛场,小甲虫们准备进行一场跑步比赛呢!

引导:比赛的规则是沿树叶的边线跑一圈,最先跑完的获胜。(板书:边线一周)这里的一周是什么意思呢?边线又是指什么?

    提问:看清楚了吗,哪只小甲虫能获胜呢?为什么?

    指出:第一只小甲虫能获胜。第二只小甲虫跑得太快,已经过了一周,第三只小甲虫跑得太慢,没有到一周,而第三只小甲虫从一点出发,沿着边线跑,又回到了这一点,这才是沿着边线跑一周。它跑过的路线,就是树叶的一周边线。(板书成:一周边线)

学生集体说一说:一周边线

(2)丰富感知

    学生了解想想做做1题题意

    要求同桌学生互相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并说说要怎样指。

    交流:指明学生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注意指导学生指正确,说明白)

    说明:(比划演示)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要从边线上的一点开始,沿着封面的边线绕一圈再回到这一点,经过的路线就是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

    让学生依次指一指课桌面和三角尺的一周边线。

    交流:指名学生分别指一指课桌面、三角尺的一周边线。

指出:刚才大家指的分别是数学书封面、课桌封面和三角尺的一周边线。

2.认识周长

(1)描述概念

    出示例2,观察主题图是什么。

    引导:你能指一指每张书签的一周边线吗?

    让同桌学生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一周边线。

    指名学生(演示)画一画书签的一周边线。

    追问:刚才大家指的都是书签的什么?(一周边线)

    指出:一周边线有长有短。这里书签的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书签的周长。(补充成板书:一周边线的长-----周长)

(2)深化认识

    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描出一周边线

    交流:展示学生描的一周边线,检查一周边线描的是否正确。

    追问:这里的每个图形的一周边线的长是它的什么?

强调: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补充成: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周长)

设计理念:本环节的设计注意到低年级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学生把周长这一抽象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

二、问题导学——入情,探究新知

1.出示例2的三角形和四边形

    引导:出示例2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你能知道它们的周长各是多少吗?请你想办法解决,算出周长写在图形下面。

    学生测量、计算。

    交流: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又是怎样知道四边形的周长的,是多少?

    提问:算图形的周长,为什么要先测量每条边的长,再相加?

    小结:周长使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所以把一个平面图形每边的长相加所得的长,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周长。

2.完成“试一试”

    出示课开始的树叶

    引导:刚才小甲虫跑过的树叶一周边线的长是树叶的什么?有什么办法能知道树叶的周长是多少呢?再小组里讨论一下,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最先想到想到办法。

    交流:你们小组想到了什么方法(引导发现可以量一量,围一围)

    观察:课本上“试一试”就是大家说的量法,请小朋友先看一看量的过程和它的周长。

    课本上量出的这片树叶的周长是多少?

    测量:请每个小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一片树叶,互相合作,量一量你们小组这片树叶的周长,把周长写下来。(学生操作)

    交流:你们小组树叶的周长是多少呢?为什么这样测量的长是树叶的周长?

    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紧沿边线围、正好一周、拉直再量)

说明:我们围一围、量一量得到的长度,就是围成树叶一周的边线的长,是树叶的周长。

3.小结

学到现在,你知道周长指的是什么了吗?要知道一个平面图形或者物体面的周长,你有哪些办法?

指出:通过指一指、量一量、算一算,我们知道了周长是指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要知道周长,可以把围成图形每条边的长相加,也可以用线围一围、量一量。

设计理念:在揭示周长概念之后,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或者围一围、量一量周长是多少,主要意图还在于理解周长的含义,明确“周长指的是什么”。这样测量、计算,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直观、具体地感受周长概念的内涵,感悟周长是一周边线的实际长度,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初步了解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

三、应用导练——生情,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

    请看“想想做做”第3题,你能算出它们的周长吗?计算时想想可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学生独立计算周长。

    交流:每个图形的周长是怎样算的,周长是多少?

    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注意比较不同算法,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计算周长,就是求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的长度。计算时,可以根据每条边长度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灵活地计算。

2.“想想做做”第4

    引导:第4题每个图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同桌的小朋友互相指一指。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多少?能算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吗?小朋友独立地想一想。

    让学生计算周长,分别指定每个小组完成的一个图形。

    交流:你们小组是怎样计算周长的?(教师板书,引导学生说明怎样想的)

指出:根据条件灵活地计算周长,可以使计算简便。小朋友以后解决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想,如果有更合理的方法,要尽量采用。

设计理念: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就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练习的设计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归纳总结——抒情,感悟延伸

1.回顾总结

    回顾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是怎样学习周长的,你有哪些体会?

2.完成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的相应习题。

设计理念: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评价,体验成功的价值,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围成平面图形一圈变形的总长度叫做周长

指一指  画一画

量一量  算一算

围一围  拉一拉  量一量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合理设计活动,创设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氛围,精心搭建求知的舞台, 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的形成过程!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通过小甲虫一圈运动的轨迹认识一周边线等活动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有效利用了学生的认知经验。三年级的学生要建立周长的概念,就要创设有效而有趣的活动使其有所体验。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索图形周长测量策略的过程,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让学生自主体验“周长意义”的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测量活动,其中有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名片的周长等;有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树叶、硬币周长等的测量活动。整个活动中,我完全放手,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对周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水平,这样,努力把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我感觉最遗憾还是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工具求出三种图形的周长,虽然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优等生控制着整个局面,中差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样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