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7 大小多少 听课评课反思
吴敏佳
伴随着悠扬的乐曲,下午的第一节课开始了!坐在南小一1班的教室里,看着孩子们跟着老师背课前儿歌,那认真的模样、有序的朗诵,我真的很难相信,这是一群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还不满2个月的一年级新生!
更不可思议的是,让我大开眼界的还在后头呢!一堂课40分钟,蒋老师设置了词组、量词、儿歌、生字4个板块的学习,内容不可谓不丰富。而小朋友们居然能够完全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学习,整堂课下来,我竟然没发现一个孩子在走神或者做小动作!这简直不科学啊!可见开学这两个月来,蒋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抓得非常细、非常好。反观自己,尽管接的是成熟的班级,也一直致力于利用晨会、思品等课程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改善,但是收效甚微。也许,我可以借鉴蒋老师的做法,将纪律要求编写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每次课前都预先操练一番,让孩子们熟记于胸,继而照着去做。
但我也知道,课堂如果要向蒋老师那样丰富和流畅,只要求孩子们怎样怎样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我这个老师能否做到以下几点:
1、内容的设置
作为一名新老师,最大的困难不是照着教案或者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去上课,而是根据学情备课。要想孩子们能在课堂上跟着我的思路走,就必须认真分析本班学情,根据目前孩子们的认知情况和发展区进行认真的备课,尽可能多地做好课堂预设,这样才不会出现“老师讲得累,学生听不进”的情况。
2、板块的衔接
蒋老师的整堂课听下来,给人的感觉是——丰富而又轻松。一堂课40分钟,蒋老师设置了词组、量词、儿歌、生字4个板块的学习,内容不可谓不丰富。但看蒋老师那一脸轻松的样子,我心里只有满满的服气!你看她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导入时,她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将认识几位新朋友,你们知道是谁吗?”她把“只”“头”“群”昵称为可爱的“量词宝宝”。学完了动物学水果,她又说:“动物朋友们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礼物”。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她把大屏幕上的内容一关,向小朋友们问道:“刚刚突然刮来一阵风,将屏幕上的词组都刮跑了!刮到哪里去了呢?啊~原来词组宝宝们都跑到小朋友们的桌子上、课本底下去了!”然后,就请孩子们“轻轻地”拿出词组卡片,进行认读游戏。别说小朋友们了,就连在场的听课老师们,都完全被蒋老师幽默、可爱又简练的衔接语吸引住了,直到下课铃声响起,仍觉得有些意犹未尽。
这也是整堂课我收获最多的地方。原来,衔接语用得好,上课可以是这般自如与流畅。
3、活动的多样化
借用邵校长的一句话,蒋老师的这堂课真是“能用的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先是播放小动物的声音让小朋友猜,再是准备了花生、珍珠等实物给大家看,还有找卡片的认读游戏、边做动作边读儿歌、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自编儿歌、闪屏认字……还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写字操”!写字之前动动手,既能保护孩子们的小手,让他们尽快适应如何握笔和写字,还能驱散上课那么久带来的疲乏感。今后,我的课堂中也需要增加一些活动环节,让孩子们能够打起精神来参与每一项课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