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小学说理文“例证”授课模式的教学困境与解决策略
发布时间:2017-10-3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孙丽娟

小学说理文“例证”授课模式的教学困境与解决策略

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周玲

 

【摘  要】小学阶段是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黄金阶段。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小学教育情况及小学阶段学生大脑的开发情况所决定的。俗话说“三岁看大”就是这个意思。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得到提高以后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苏教版教材一共选择五篇说理文对学生进行“例证”教育,如果能够合理应用,让这五篇文章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教育性和启发性将会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因素的制约,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有时也会对学生直到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力图找出小学说理文“例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让说理文起到最大的积极作用,推动小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关键词】说理文;例证教学;教学困境;教学策略

 

小学说理文在教材中占据比重不大,但是在启发学生学习品质,培养学生人格素养等方面,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说理文教学一般以文中的例子为抓手,让学生在事例品评中,感悟文章所要讲述的道理,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说理文所占的比重虽然不大,但每篇都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学说理文,应从语文课程的本质出发,引领学生深入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深入感知文本所列举的事例,并在探寻作者严谨表达思路的同时,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发展。

一、当下小学说理文“例证”教学的困境

1.什么是小学说理文“例证”教学

随着小学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断提高,所以对学生进行推理教育就逐渐提上了教育日程,以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尽快的得到提升。小学说理文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虽然小学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限,但是如果教的得法,将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说理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议论文,通过对某一事件的道理或者某一观点的合理推理和思考,提出自己对这一道理、这一观点的看法,从中得到教育。所谓小学说理文“例证”教学,是指就某一观点选择经典事例,通过对经典事例中的主人公的思想、方法的描述,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并从中获得有利的教育,产生思想共鸣,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智慧的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方法。

2.说理文“例证”教学的现实困境

(1)学生对于说理文中的事例认识存在困难

在现实教学中,学生接受较多的往往是记叙文,受学习记叙文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按照学习记叙文的要求,注意力全部投入在“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记叙文的这些要素上,而偏离了说理文的主题思想。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例如《说勤奋》一文,本文的实际意图是要告诉学生“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然而在教材中,所列举的“例证”有两个,一个是讲司马光如何勤奋好学,最终取得辉煌的成果而名留青史。另一个是在中学时代并不聪明的童第周通过怎么样的努力,最终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选的例证实质上是通过典型的事例对中心论题做出了有力的诠释。但是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在不同的故事中去按照记叙文的要求去学,过分的注重过程而对例证的真实内涵不去做过多思考,或者有的同学又把注意力投入到故事内容上,带着猎奇的眼光去学习,导致说理文的教育不能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2)现实教育中的“例证”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对学生而言的一种内在思想准备。是学生在对某一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对某一问题的认真探究,积极思考,达到对该问题的理性认识,然后提出相关的问题的一种思维模式。现实教育中的“例证”,实质上是作者就某一论题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精心思考,而选择的经典事例来验证自己的论点,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学生只能跟着作者的思路去学习,跟着作者的思维去理解,这在某种意义来说对学生思维起到了限制的作用,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散学生思维的作用。例如《滴水穿石启示》一文,主要学习目的是要告诉学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一中心论点。作者在引出“安徽太极洞”这一自然奇观后笔锋一转,直接引出“李时珍书写《本草纲目》的经历”、“爱迪生一生的发明过程”、“ 齐白石创作的经历”等,来验证自己的观点,从而去达到启发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需要专心,并且要持之以恒这一目的的意义。然而所列举的例证很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学习和研究的困难之上,或者是对一个例证的直白,例如用爱迪生做例证在课文中是这样写的“美国发明家爱迪(dí)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zī)孜不倦,竟拥有白炽(chì)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这样平铺直叙的介绍首先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也不多,难以理解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坚辛。其次,这样的说理也显得非常苍白,不能很好的体现出科学家“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一精神。所以选题和叙述也就显得同样重要,如果能针对某一次发明的艰难历程和爱迪生坚持不懈的为了发明创造而奋斗去叙述,效果可能就会更好,这样对学生的启迪智慧就会有不同的影响。因而“例证”的选择和叙述是现实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当学生读了这段文字的时候,其实只有一个很模糊的影响,在这样的影响下,学生难以去从中得到教育,也就更谈不上让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究,达到对该问题的理性认识的作用。因而 “不合理” “例证”不利于学生问题思想的发展的矛盾就凸显出来了。

(3)无选择性的接受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上一共选入了《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学与问》、《学会合作》共五篇说理文,纵观这五篇说理文,绝大多数都是作者经过自己选材来阐述自己观点的,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学习人家的思想,由于作者是经过严密的推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加上老师在课堂上程式化的讲解,又因为小学生对教材上的东西又十分的迷信,所以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全部接受而缺少自己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看法,最终导致学生缺少发散性的思维。与我们现在高效课堂的要求相违背,实质上这也违背了教与学的客观规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学生思维是一种禁锢,对学生长远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例如《学与问》一文,选取本文的意图是要学生明白“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这一思想。文章所选择的例证是:“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提出的好多问题,比如晴朗的夜晚为什么会有好从星星,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等等”;“北宋沈括读《大林寺桃花》时产生的疑问以用找到答案的过程”。这样的选材似乎是非常完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无形中全部接受,同学们往往就其中的五花八门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对文章的深层含义不去探究,正所谓舍本逐末,对学生的合理思维创造能力的提高没有太大的意义。学生不能从中得到启发,就不能发散思维,创造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岂不知,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才能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才能让学生学会搞学问的真谛。而不是让学生一尘不变的去接受,去继承。并且也要让学生有选择性的去继承作者的意图,然后把它变成自己的一种观点,但是学生要学会这一点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无选择性的继承和接受无形中对学生独立思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4)就课论课的教学思想对学生思想无形中有所束缚

由于教师对课堂的把握情况以及教师的理解能力加之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所致,就课论课的现象在现实教学中是大量存在的,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他们往往对教师十分的崇拜,十分迷信教师的说教,如果教师不能在课堂上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而是就课论课的去讲解,学生的思想就会被束缚,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学与问》一文,如果教师只是平铺直叙的介绍哥白尼提出的问题,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了一个死胡同,让学生也跟着去研究上述问题的起因,这样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素养上是难以理解的,也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给学生满意答案的。因而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是课堂成败的关键,高效课堂建设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对教材的理解与与驾驭实质上是一个本质的问题。但是这一问题在一段时间内还会存在,这些都给说理文的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5)教师是课堂的指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难以落到实处,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发展

受传统教育教学的长期影响,绝大多数教师还没有彻底从传统教学中摆脱出来,所谓的高效课堂说白了就是“穿新鞋,走老路”,只是多了几个花架子,多了几次“激励性的鼓励”,与实际的高效课堂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虽然说高效课堂建设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各地区、各部门对其都十分重视,然而他的时效性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得到体现的,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理解、去补充、去完善。在教学机制并不是很完善的今天进行说理文的教学,就更显得力不从心了,因为说理文与其它文体有着很大的差别,小学生学习说理文更有 “先天性”的不足,即理解能力有限。然而高效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模式下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就有的教育成果有的时候是很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整个课堂把握的情况将会对教学带来很多的不利因素。少之达不到有效启发学生的作用,多之又让传统教学占了主体,同样对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又造成不利的影响。因而在新旧教学形式交替的今天,在人们意识观念和教育观念迅速发展的今天,小学说理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对课堂提出的要求更高更苛刻。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说理文的有效教学,制约着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小学说理文“例证”教学的特征与现实价值

1.基本特征

(1)抽象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和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的意识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社会是一个节凑快、讲时效的社会。人们关注的焦点往往是在效率上,学校的教学也不例外,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取得最大的学习成果,并且是要求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高效课堂建设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小学说理文的“例证”教学,对时效性有更严格的要求,教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适得其反,不能达到说理教学的目的。因为学生要通过“先学”的思想去掌握课文的思想,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例证的安排的原因,学生要在有效的时间内识透作者的写作意图,从例证中得到启迪,有时是很难做到的,“先学”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又给“后教”带来负面影响,导致一课堂没能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一大部分的因素与说理文的抽象性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抽象性是小学说理文“例证”教学的一大矛盾。解决抽象性问题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难题之一。

(2)概括性。学习的本质是在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思想意识,启迪一个人的智慧,在前人的基础上在所发展和建树,这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教育绝非是只学会他人的劳动成果,依葫芦画瓢地根据前人的思维模式去机械地解决问题,这样直接拷贝的东西根本没有实用的价值,对一个人的发展也没有用途。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有创造性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从哪里来呢?当然离不开学校教育。所以学校教育要以育人为本,“教书育人”的标语在好多学校都屡见不鲜,这一点也能说明学校是 “育人”的摇篮,育人才是教育的真迪。所谓育人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启迪一个人的智慧,把一个人培养成具有创造性,具有独特思想意识,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的过程。小学说理文“例证”教学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意识下开展的,所以启迪学生智慧是她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所以概括性是说理文的另一特征。

(3)严密性。任何事物都是由一个个矛盾体组合而成的,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存在着这样的一个个矛盾体,在说理文“例证”教学中,所列举的例证也一样。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追求例证的来龙去脉,就不能有效理解作者的意图,如果过分追求例证中的点点滴滴,整个课堂就又会喧宾夺主,让学生又沉迷于故事情节之中,失去对学生思想意识的教育,所以解决好这一矛盾体是它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而这一问题又源于说理的严密性,说理严密性是说理文的第三个特征。

2.教学价值

小学开展说理文“例证”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通过对相关“例证”的学习,首先让学生掌握作者阐述的观点,明确学习本课的意义,初步达到教育的目的。其次,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启发教育,让学生去发散思维地思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让学生达到思维的升华,为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小学说理文“例证”教学的策略

1.延引中心事例,比照体悟

说理文一般都是作者通过经典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和对某一事物的态,他的观点往往是显而易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延引中心事例比照体悟达到育人的目的和效果。例如《学会合作》一文,作者的意图是要告诉学生“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然后通过音乐大厅交响乐团的演奏,以及一个外国教育家对几个中国小学生所做的实验的故事进行例证。老师要能通过对学生的启发,让学生从两个故事中找出他们的共性,领悟其内涵,让学生从本质上对事例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即可,而不能进行情感教育,渲染气气氛,以致淡化主题,淡化说理文的说服力度。

2.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讨论,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说理文的教学,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是致关重要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其归宿。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大量实践证明,只有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讨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先组织学生就文章进行梳理研读,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把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讨论,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学生的感受不同,在交流的时候他们都会受到不同的教育,然后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再加以总结和补充,让学生受到更全面的智力冲击,定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并不是至此停止,教师最好再一次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延伸,让学生把所学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接受再一次教育,以此为契机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真正让学生受教育的目的。

3.注重情景并重的教学方式

说理文注重的是“说理”教育,这并不能说只注重“说理”而不注重“情感”教育了,如果在适当的时候加上情感教育,有时会有另一种不同的收获,正所谓“无意插柳柳成荫”。 例如《滴水穿石启示》一文的学习中,讲解 “例证”爱迪生的故事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的渲染爱迪生发明创造的不易和他坚持不懈的毅力和精神,同时适当引导学生和自己的现在的情况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接受说理教育的同时又接受“净化心灵”的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如《说勤奋》一文,在讲解 “童第周”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感受到勤奋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任何人没有 “勤奋”就不可能取得成功这一道理。然后教师可以加以情感教育,渲染气氛,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小学说理文“例证”教学是当代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好多不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说理文的教学效果,解决这一问题以刻不容缓,但是只要能有效的克服其中的不利因素,说理文“例证”教学的教育意义将得已体现,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林婷. 小学语文说理文的教学路径探析[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 2(24):271-271.

[2]何琼, 吕秋萍. 让说理文充满浓浓语文味——《滴水穿石的启示》备课反思[J]. 小学教学研究:教师版, 2009(7):17-18.

[3]王孙洁. 小议小学中高年级说理文教学中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 2017(2):166-167.

[4]严明. 和谐——说理文教学的至高境界[J]. 小学语文教学, 2012(36).

[5]彭宏清. 运用比较,探究说理文的表达方式——以《谈礼貌》为例[J].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6(8):5-6.

[6]陈明亮. 文体意识统摄下的小学说理文教学[J]. 小学语文教学, 2014(25).

[7]赵菊英. “说理文”的内涵及教学启示[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12(Z6):2-3.

[8]杜琼. 把握文体特征,让说理文教学更高效[J].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6(9):31-31.

[9]许岚. 探寻说理文的核心教学价值——以《谈礼貌》为例谈说理文的教学内容与策略[J]. 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 2015(25):48-49.

[10] 陈玮. “说理文”的教学更需“语文味”[J]. 新教师, 2015(1).

 [此文20177月获“蓝天杯”论文评比二等奖]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太路1号 电话:0519-86156781 联系QQ:934046002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